我们在写事迹材料之前,一定要对人物故事进行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篇1
上午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六位来自各行业优秀毕业生做了汇报演讲,他们背景不同,却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工作。历年来选择在基层工作的百万大学毕业生,宛如一根根“绣花针”,扎根在祖国大地,一头连着党和国家,串起了基层的亿万群众,用青春才智织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锦绣山河。
在基层工作,任务繁重琐碎,却是走出象牙塔后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无论是参加创文活动,还是协助村“两委”换届工作,都让我学习到了基层工作的方法,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重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真切跳动着的发展的脉搏。今后我也将以这些“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为榜样,在基层扎实工作,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是在今天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桥架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想起毕业之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选择了成为一名“苏北计划”志愿者,用一年不长的时间,了解基层。虽比不上扎根南疆的那位村官,在离开基层之后,又选择回到基层群众的身边,用绣花功夫做好关于基层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也比不上那位从城市去往农村,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北极村的那位年轻的乡镇人大主席,但即使微薄如我,却也在决胜脱贫攻坚的2020年亲身接触过扶贫工作,见过基层工作者处理棘手的信访事件的困难……一方土地的平安和美满,需要无数基层工作者的努力。哪怕我能够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时间只有一年,我也定当不负韶华!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青年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希冀。这些“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基层、奋斗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我们苏北计划志愿者也同样如此,我们之后也一定会在工作岗位燃烧自己,尽自己所能为为基层一线群众服务,用青春、奋斗、无私来充实自己的志愿生活,让青春在基层绽出绚丽的花。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篇2
站在四十岁的门口,看花开花落,岁月更迭,遥想京沪开通20周年以来的岁月,不仅追昔过往,慨叹岁月无情。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的青春都去哪儿了,人生真是转瞬即逝,一张老照片更是引起了我的思索。
那是2004年的10月14日,我当时所在的_主线站一行27人在河南焦作影视城前的大合影。那时的我们20出头,朝气蓬勃,正是岁月最美的年华,有的同事在拍照时伸出了剪刀手的恶作剧,大部分人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眉宇之间也掩盖不住青年人的稚涩。想当年,游玩他乡,生龙活虎激情四射;想当年,我们男生清瘦俊郎,女生青春阳光;想当年,我们无知无畏,敢闯敢拼;想当年,我们为工作去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想当年,我们迎接了一个个检查、一次次验收;想当年,我们女生可以抗消防栓,男生连续站疏导。对了,这就是青春的模样,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激情。
我把照片传给了微信上的好友,我说“这人是谁啊,这么精神!”,后面加上了一个笑脸的符号,没一会儿,她答道“还有这张照片呢!”,紧跟着又来上一句“咱们的青春啊,都奉献了啊!”我知道,这不是唱“高调”,更不是矫情,而是一个虽然现在不身在京沪却又心系京沪,更是把青春都奉献给单位的老京沪人心声,是对我们过往20年来的最好诠释,是对我们伴随着欢笑、汗水、泪水青春的最好追忆,是对“年轻真好、青春无价”最深忱的渴望。但一切都回不去了,我们经历了人工收费、全省联网收费、计重收费、etc全国联网,这二十年收费制度的变革让我们告别了最初“日期章”的时代。如今,全国路网四通八达、延伸万里,高速公路事业日新月异,etc畅行无阻,真正做到了天下通衢、南来北往、东横西联,高速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我们交通人更要夙夜为公,不负使命,为单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孩子们告诉我们答案吧。京沪高速开通20年来,我们也从一个个青涩少年到如今人至中年,在家庭中,我们已经渐渐成为支柱,我们是孩子眼中的大人,父母眼中的孩子。当然,我们能够在社会立足是感谢工作给我们提供的舞台,让我们长才干、作贡献、受历练。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我们能为在京沪高速工作20年而感到自豪,我们也倍感珍惜工作机遇,不断提高自己,活出最舒服的自己。
有人说,青春过后,再无年少。我要说的是,青春过后才是开始,虽然多彩的青春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我们有经历、有阅历、有精力,我们一定会活出青春时最希望成为的样子,不负此生,不负韶华!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篇3
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侵略者,残暴不得人心的军阀反动统治,似乎在预示着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的,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但是,这样的环境酝酿了一场令中国人惊叹、令外国人咋舌的风暴——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对民族的热忱,对国权的维护;“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是对祖国的惜叹,对国土的争取;“废除二十一条”——这是对列强的憎恨,对平等的追求。是他们,用无畏的胆识证明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用铿锵的热血展现了华夏儿女的风貌;是他们,代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亦是他们,在神州大地留下永恒的铭记,在列强心中深深埋下了“中国”这个名字。
在那个人心惶惶的年代,无所畏惧、满腔热血、充满愤恨的他们,对着那些虎踞在亚洲东方的侵略者怒吼着,像威武的雄狮一样,吼出了中华民族一直压抑很久的心声,表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自尊心。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中华精魂,值得我们去歌颂,去赞扬。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是他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光芒。
历史永远无法湮没他们生命的光辉,年轮永远带不走他们在那个时代所奉献的一切,尘封的历史画卷中永远有他们的一页。在那激昂的斗争中,他们用无价的青春和澎湃的热血为我们证明着:中国不是弱国,中华儿女不是东亚病夫。中国穷,但中国少年志气不穷。同时,他们也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他们是中国的骄子,他们无愧为五四英雄!九十三年前的五四青年,高扬起我们民族的生命旗帜!
九十三年后的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该做些什么?身处一室,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篇4
青春是迷人的。很多人在青春年华里就谱写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生。宋朝的辛弃疾年仅21岁,就领兵抗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鲁迅先生也是21岁东渡日本,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誓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岁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决心把青春献给祖国解放事业……他们是华夏的铁骨精魂,是永远不落的星辰;他们是挺立潮头的英雄,是无数人心中的楷模!
抚摸时代的丰碑,追寻英雄的足迹,心潮澎湃人们不难发现,英模们那一颗颗爱国之心,那一腔腔沸腾热血,凝聚成了两个字:奉献!各位朋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才,不妨是一颗小草为春天献上一丝新绿;不能成为高山昭示一种雄壮,何不当一块路碑,为迷途的为旅人拂去心头的阴云;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入旱的土地捧上甘露。
我们的奉献应该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我们的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我们的奉献像一泓清泉,是长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我们的奉献,更像一首经久不息的颂歌,永远回荡在广袤的神州大地。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像萤火一般,好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鲁迅先生这种精神依然适用于我们今天,适用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
朋友们,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企盼着你的奉献。朋友们,凭着岁月赐约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伸出你年轻的双手吧!擎起希望的火炬,让我们辟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篇5
一座座村庄,犹如社会的神经末梢,感知、汇集着基层老百姓的喜忧冷暖;一个个村官,官职虽小,但是承托老百姓期盼的“父母官”,也是不少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最后“接棒人”。
而今,不少大学生干净利落地接下了这一棒。
他们奔走在田间地头,为乡里百姓谋出路,为乡村振兴添助力,有的带头脱贫攻坚,有的夯实基层党建,还有的扎根服务一线,聚焦民生难题。他们挥洒的青春,正在这片乡村土地上盛放。
“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
“我是农民的孩子,让乡亲们富起来,是我的梦想。”追着这一梦想,杨媚2005年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后,她又到了重庆市荣昌区最边远的乡镇之一——吴家镇双流村做起了村官,一头扎进“土堆堆”里,想着“要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
她走村串户,对全村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萌发了建蔬菜大棚、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的想法。但村民对这一想法多是观望和迟疑。于是,杨媚把自己的嫁妆和计划装修新房的13万元拿了出来,流转土地6亩,建设了8个标准化蔬菜大棚。没钱请工人,她就自己耕地、育苗、栽种、施肥、采摘,还在大棚旁搭了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窝棚。因窝棚不通电、不通水,冬天棉被湿冷,夏天又像在蒸桑拿。
那段时间,杨媚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夜里两点还打着手电筒在大棚里摘黄瓜是常有的事。“日子特别苦,但想到能带动群众富起来,自己感觉很充实,一咬牙也就这样挺过来了。”一年后,村民的黄瓜才刚刚种下去,杨媚种的黄瓜已经开始采收,批发价卖到3元多一斤。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