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用的教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时间和学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学习进度,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蜿蜒 民族 驾驶 谱写 奴隶 曲折 不朽 岛屿 海域
宝库 水天相连 星罗棋布 连绵起伏 询问 固定 顿时
传递 快慰 哀伤 飘飘 悠悠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指名交流。
5、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
2、( ),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
指名交流,师总结。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 ),它能飞越( ),忠实地为人们( ),所以人们称它是“( )”。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 ),在蓝天中( )……
六、阅读分析。
1、齐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要求。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 ) ( ) ( )
飘飘悠悠 ( ) ( ) ( )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 ),看到( )。
3、逐条按要求完成。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5、再一次齐背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自豪 镜子 疼爱 陷进 变幻 增添 姿态 笼罩 遮挡
酿蜜 槐花飘香 瑞雪初降 铺天盖地 糊涂 警惕 翻译
据说 同胞 边境 惊呆 神勇 无比 热火朝天 平平 盏盏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 )( )
氵( )( )( )
辶( )( )( )
艹( )( )( )
纟( )( )( )
土( )( )( )
1、练写。
2、交流。
3、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塞下曲》。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 )的,因为( )。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 );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 ),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
(2)庐山的景色十分(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3)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心里装着(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 ),( )、( )、(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 ),整个槐乡都浸在( )中了。
六、阅读分析。
1、齐背《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
2、读一读,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齐读。
3、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庐山云雾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何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先提问,引导学生带着探究兴趣,在阅读中展开思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我”说天生怕理发的小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划分层次结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清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理发过程的不同之处,体会“我”说天生怕理发的小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的原因,并能总结出课文用“剃头大师”做题目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有个小朋友叫小沙,他天生怕理发,成了理发店里最不受欢迎的顾客。后来,他遇到了一位非专业的剃头大师,并且还成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小沙和剃头大师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翻开课本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执、仇、差”,平舌音“虽”和后鼻音“刑”。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胆、刑、厘”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差、件”等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剃、摸、付、夺、鬼”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否、骂、仇、惯、理、倍”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字谜示例:
羊儿尾巴歪,工字躲进来,既指不相同,也指不优秀。(谜底:差)
一半在前耕地,一半在后扶犁,既指公文信函,也作常用量词。(谜底:件)
对比识字示例:
否(是否)—杏(杏仁)
骂(骂人)—驾(驾车)
惯(习惯)—贯(全神贯注)
理(道理)—里(里面)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表”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三横略短,都向右上稍倾,撇捺伸展。
“夺”上宽大下窄小,“大”横短、撇捺长伸,盖住下面的“寸”。
“骂”上面两个“口”占上半格一半,小而往右上倾;“马”写得扁而宽,竖折折钩竖短折长,末横最长,稳住整个字的重心。
“虽”是独体字,两个“口”都要写扁,上窄下宽;中间的.短竖落笔在竖中线上,提画要稍微拉长些。
易错提示:
“表”的上部是三横一短竖,不要把竖画写成竖撇一笔拉通。
“鬼”的首笔是短撇,不要写成刀字头;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
“差”上部是三横加竖撇,注意和“表”字区别;下面是“工”,不要写成“王”。
“倍”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部是“口”,不要多加一横写成“音”。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羊字旁的字:差(差不多)—养(修养)—着(睡着了)—羌(羌笛)—羞(害羞)—羚(羚羊)—翔(飞翔)
带单人旁的字:仇(报仇)—付(支付)—倍(加倍)—件(文件)—什(什么)—仙(神仙)—伏(起伏)
(4)多音字。
处
chǔ:处理处变不惊
chù:到处绝处逢生
折
zhé:折磨一波三折
zhē:折腾折跟头
shé:折本摔折了腿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大意。
明确: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小沙天生有“四怕”。
第二部分(2~6):写以前小沙是怎样理发的。
第三部分(7~18):写“我”给小沙理发,因为手艺太糟糕,最后小沙只能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
2.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
明确:本文的描写生动而充满童趣,比如第3自然段的神态描写,第9、11、14自然段的语言描写,第10、16自然段的动作描写和第13、16自然段的外貌描写。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提问小结: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明确:表弟小沙天生害怕剃头,每次剃头都像受刑似的。有一次“我”回家,小沙央求“我”帮他剪头发,由于“我”毫无经验,最后把小沙的头发剪得参差不齐的,难看极了,还把姑父的睡衣当作围裙弄得衣服上都是碎头发,怎么也清理不干净。结果,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评、补充)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8、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
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
④将铁牛拖回岸。
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三、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五、课堂小结。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一颗小碗豆》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茵、砰、芽、吟”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要有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人人都要献出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幸福,世界会更美丽。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件)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学生们畅所欲言)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豆荚”、“青苔”、“绿茵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笑吟吟”、“懒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语言表演出来,或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你有什么样的印象或看法。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四、品读理解、质疑感悟
1、小房子没打开前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它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抓住第五颗小豌豆的观点,让学生着重体会5自然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学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抓住“神气”“懒洋洋的说”“想了想说”等语气助词,让学生边体会边充满感情的朗读)。
2、小房子打开后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病那样重,怎么好起来的?抓住重点的段落13自然段————最后让学生弄清“小豌豆长大——开花————-小姑娘恢复——-痊愈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对小豌豆的爱?
(通过关键的词句如:啊!是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来了。笑吟吟的说,乐得叫起来等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如:“惊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会好起来了”“快乐”等。朗读时出“啊”“呀”的惊喜,笑吟吟的喜悦,引导学生,从内心读出对小豌豆的深爱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对小姑娘的爱?
(抓关键的词如:长出小叶—长出豆藤——-猛进的长————-开出粉红的花儿)
(3)你怎样理解她扶着出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盘古开天地》一文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路,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畅谈感受,提出问题
1、观看了美丽的宇宙,学生自由谈感受。
2、紧紧围绕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提出问题。
生成预设:
估计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
1、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2、盘古为什么要创造美丽的宇宙?
3、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4、盘古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
三、以学定教,走进文本,解决问题
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
1、梳理问题。
2、带着问题,自读文本。
3、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生生、师生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4、通过朗读、想象、描述,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顺学而导,走出文本,交流感受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迪生爱科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后来成为世界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不懈”等词语;会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了解句与句的关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爱迪生进行实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通过重点词、句、段,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懈努力的精神。
2.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弄清叙述层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垃圾瓶瓶罐罐燃烧聋瞎
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价钱便宜
(二)教学另一部分生字词。
爱迪生做实验,要用上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
磷(lin)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化学物品。
(三)继续学习课文。
第2、3自然段
1.12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卖完了报,他做什么?请你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动?(12岁的报童卖完报,想尽办法在火车里做实验。)
4.车长同意他在吸烟车厢占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想见,爱迪生怎么向车长提出要求,车长才同意的。如果你是爱迪生,你会怎么说?
5.后来,车长又为什么把他赶走了,而且还打聋了他的耳朵?
当车长把爱迪生那些心爱的瓶瓶罐罐、化学药品扔到车外时,他会怎么样?
6.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小结: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着了火,被车长赶走了。
(四)继续学习课文。
1.爱迪生为了研究科学,耳朵被打聋,对于12岁的少年该是一次多么大的打击!生活又是那样地贫穷,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是爱迪生是怎样做的?
指点:这一段开头第1句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2.整个这一段都是讲他钻研科学的决心怎么没动摇的。紧接这总说的一句,后面讲了几句?每句讲的是什么?第1句与后面几句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3.齐读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读,以弄清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
4.这一段的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指点:这就是“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作者把这一句概括全段内容的话,写在全段的开头,我们一看就明白了。
第5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从上一段学习的内容,我们一看就明白,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3.指点:写的是“爱迪生试制电灯”。这一内容也是用一句话写在段落的开头。
4.谁能根据全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5.提示:这一段中的“常常”“实在”“不懈”“终于”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什么?(不懈:即不放松。)
6.齐读全段,突出上面这些词句。
7.结合教学“躺”,发准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学,写好“身”最后一笔。
教学“供”(gong),就是“给”的意思。组词:供给、供应、供不应求、供销。
8.现在看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第1句):总的说爱迪生试制电灯。
第二层(第2、3句):说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废寝忘食地做实验。
第三层(第4句):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最后一段
1.上课一开始,我们说爱迪生是“发明大王”,这是为什么呢?读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
2.齐读。
(五)复述课文。
各自准备,从第3、4、5自然段中择其一段,讲讲爱迪生怎么热爱科学,刻苦钻研。
(六)课后练习及作业。
1.造句:节省顽强合适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新的图书《漏》,想不想来看看这本书里讲了什么?
2.师:请小朋友自己看书,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讲一讲书里的故事。
3.幼儿自主阅读,师个别询问指导:书里有谁?他们想来干什么?是什么时候?……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
1.师:谁来说说这本书里讲了什么事?
幼:小偷到老爷爷家里去偷驴。有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偷?
幼:我看见他从墙后面钻出来的`,电视里的小偷都这样贼头贼脑的样子。
2.师讲述故事第一第二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这天晚上,小偷来了,老虎也来了。
3.师:小偷在干什么?老虎又在干什么?
4.师:王老汉发现了,会说什么呢?(师讲述该页内容。)
5.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一起学老虎和小偷的话:啊!漏啊!
6.师:天下起了雨,小偷和老虎都被雨淋湿了,老虎又会怎么想?
7.师讲述图书最后两页: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滴答滴答,唉,怕漏雨,偏又漏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