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编写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地理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地理教案篇1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 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 天圆地方
2. 浑天说
3. 麦哲伦环球航行
4. 地球卫星照片
5. 地球是圆的
6. 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 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蒙氏地理教案篇2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蒙氏地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呢?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索被称为地球的原因
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
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
过渡,对新旧知识承上启下
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陆轮廓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时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做游戏、统计,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面积比为7:3。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
设疑
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个半球,海陆分布情况如何?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观察、讨论、总结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xx米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
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学习七大洲
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启发学生勾画大洲轮廓略图。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那些大洲,达成一致意见。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
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
学习四大洋
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初步了解四大洋
板书设计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蒙氏地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疆”应当都认得吧?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
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进入新课出示课件
教学目标:
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在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合作探究一:1.读喀什气候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总结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类型。喀什的气温与降水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讨论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出示课件
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海陆位置),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地形),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合作探究二:读图8.18,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各题
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观察图中绿洲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这里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
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绿洲是星星点点分布的而且相距遥远。绿洲面积小,限制了农业生产;绿洲之间相距遥远,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猜测修建这两条公路的原因。
主要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的开发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简介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根据中石油、中石化最新一轮资源评价数据统计,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约为162.9亿吨,其中: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50亿吨;中石化塔河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2.76亿吨,中石化河南宝浪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20xx.94万吨。
截至20xx年,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总量在全国各大油气田位居第一,天然气资源量列全国500多个盆地之首,现阶段仍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来源:巴州油地项目研发中心 发布时间:20xx-11-27 )
西气东输:播放影像资料
西气东输工程的两条线路及意义:
出示课件:
合作探究三:
1、什么是“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指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地区输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2、 那沿途一定经过哪些地方?
西气东输工程分两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到上海、杭州,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广西,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可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3、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第江中下游平原
4、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
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发挥西部地区能源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5、塔里木盆地开发油气资源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开发油气资源应重视环境保护。
6、西气东输工程对塔里木地区的能源、环境保护方面带来哪些好处?
西部地区的人们普遍使用了廉价、洁净的天然气能源,缓解了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带来的环境压力。
蒙氏地理教案篇5
一、情景导入
见书问题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为此,要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选取怎样的比例尺?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
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格相当于实际的100米).
点(150,200)就是小刚家的位置.
画出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标明它们的坐标.
归纳:
注意:
(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
(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下图是小红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指出学校各地点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蒙氏教学教案6篇
★ 蒙氏教学教案8篇
★ 蒙氏教案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