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工作计划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6篇

教案在制定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增强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6篇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

2、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教师用皮球一个,大圆形纸片一张,大圆柱体积木一块。幼儿用圆形纸片、皮球、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纸棒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皮球和圆形纸片,提问: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教师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片从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纸片和乒乓球,让幼儿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纸片不可以。

师幼共同小结: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体。不管是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2、认识圆柱体。

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提问:它是球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请每位幼儿都取一个圆柱体积木进行滚动,发现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不是往什么方向都能滚动,因此得出结论:它不是球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感知了解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并且是一样大小的。

师幼共同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教师演示圆柱体横、竖不同的摆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3、找一找。

请幼儿找找教室内以及幼儿园的建筑,哪儿有球体、哪儿有圆柱体。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7页"球体和圆柱体",按要求练习,进一步熟悉与巩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篇2

活动名称:

?认识球体、圆柱体》 领域:科学、艺术

执教班级:大班

执教人:孟爽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 展??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教室气球、粉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球体、圆柱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出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活动准备

皮球、圆形纸片、圆柱体小积木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启发幼儿说出它的形状。

2、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圆形纸片、一个小皮球和一个圆柱体小积木,让幼儿自由的玩,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手去摸摸,或在桌上滚一滚、比一比,找一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掌握球体。

4、再出示圆柱体小积木,请幼儿在教室中找出与其类似的物体。

5、指导幼儿观察它的上、下是什么形状,用手从上至下摸摸有什么感觉。

6、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老师总结。

7、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和圆柱体。

教学反思

1、备课过程中对活动的安排过少,活动设计背景单一,幼儿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后,增加手工操作的课程,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切实掌握整个课程内容。

2、对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考虑过于缺乏,如粉笔这个活动背景,物体小又较隐蔽,大多幼儿查找不到。活动中应带领幼儿在教室及附近进行辨别、查找。

3、整个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可以,不足在于和幼儿配合较少,今后应加大与幼儿的.互动。

4、如果重新上这堂课应尽量考虑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加大活动的范围、时间以及互动效果。

小百科: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球,球体是一个连续曲面的立体图形,由球面围成的几何体称为球体。(圆球正中心距圆球的表面处处相等)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

3、摸摸——硬币: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观察、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种球体物品的红色篮子,装有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等圆柱体的绿色篮子。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认识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以“怎样让圆柱体的物品滚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幼儿自己选择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探索发现圆柱体物品滚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发现: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这些物品躺下来才会滚。

二、幼儿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1、给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的积木,引导幼儿看一看、滚一滚,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2、小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躺下来才会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圆柱体”。

三、幼儿比较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1、引导幼儿从红色篮子里拿一件球体的物品,从绿色篮子里拿一件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比一比,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球体和圆柱体都是会滚动的物体,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3、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却不能向每个方向滚动,只有躺下来才能滚动。

四、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1、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者像球体,哪些东西是圆柱体或者像圆柱体。生活中有的东西是球体的,有的东西是圆柱体的,不管是球体还是圆柱体都有它的用处。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和圆柱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五、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认识圆柱体》。

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们有时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其实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以后的一些探索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孩子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空间里自由翱翔!

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数学活动认识时钟大班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反思通用8篇

大班健康教案和反思7篇

大狮子和小老鼠大班教案5篇

认识吨教学设计和反思8篇

认识6的小班教案6篇

0的认识教案6篇

认识圆教案反思6篇

认识的教案精选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810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