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可以提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数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数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更加准确把握用百分数表示数量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什么叫百分数?
2.说出下面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29%,海洋面积大约占71%。
完成书上练习十九第4题的填空。
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启发学生利用比所表示的份数关系进行思考,沟通比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4.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一说题中5%和60%的具体意义。
(2)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
(3)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1)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题目中的百分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
在这几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呢?脂肪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呢?
100克黄豆中大约含蛋白质和脂肪各是多少克?其他食物呢?
2.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
(1)出示示意图,理解图意。
(2)讨论:图中的65%表示什么?还有多少没有完成?如果把已经完成的.和没有完成的相加,结果是多少?
3.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
(1)独自看图填空。
(2)汇报交流,并使学生意识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或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
4.讨论练习十九第10题和11题。
(1)第10题,先说出男生占40%是实际意义。
(2)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情况下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相同,什么情况下不同。
三、全课。
分数数学教案篇2
?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略)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分数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都认识什么数?
2、这节课我们来初步认识分数。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准备:
(一)分与平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平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1、认识二分之??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2、认识二分之二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图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图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平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平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平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图,看图说分数
小结:1/2,2/2,1/3,2/3,3/3......都是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图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图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9/9)
分数数学教案篇4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解答下面的应用题,并导入新课。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订正时教师板书下面的线段图和算式:
14÷12=116.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要求学生分析出从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可以看出是求实际造林数与计划造林数的比,要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作为单位“1”,求14是12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提问:从题目看,原计划造林多还是实际造林多?如果把这道题的问题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将复习题问题改变后成为例3。
二、新课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1)指名学生读题。
(2)提问:例3的问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句话?
(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上的线段图说明,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3)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完成下面线段图。
(4)启发学生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
2、讨论算法并列出算式。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14-12)÷12
让学生计算出结果,教师板书并写出答案。
3、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4÷12×100%-100%
4、将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提问:从问题看,哪两个量在比较?把谁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要以实际造林作为单位“1”。必须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才能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的'百分之几。)
(2)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4-12)÷14
如果有学生列出14÷14-12÷14也是允许的。
(3)观察比较:
将例3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题中和谁比的标准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种题时,仍然要注意找准单位“1”。
5、引导学生观察例3的问题及变化后的问题,提问:“谁能概括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新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提问: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解答此类应用题必须注意什么?(找准单位“1”、)
2、独立解答第30页“做一做”的题目。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先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吨数,再求节约的吨数占九月份的百分之几。九月份用水吨数为单位“1”,作除数。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800-700)÷800。
教师提出,如果求九月份用水比十月份多百分之几,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0-700)÷700。然后教师再次强调问题不同,单位“1”有所变化,必须要仔细审题,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练习
1、学生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要提问算法。
2、学生在书上做练习三十的第3题,要求先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将结果填在表中。教师要注意行间巡视,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今天所学的解题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2、4题。
分数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变成我们学习过知识进行计算吗?
小组内讨论怎样变成学过的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生1:我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四分之一就是0.25,十分之三就是0.3,所以0.25—0.3=0.55。
生2:我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实物投影显示学生的表示方法。)
(对于两种方法老师都予以肯定。)
生3:我用的算式的方法
师:你们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吗?
3/10+1/4=6/20+5/20=11/20
生:把1/4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5倍,把3/10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
师:为什么要一个分数同时扩大5倍,另一个分数同时扩大2倍?
生: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通分,而且也知道了同分母相加的方法。
师:他的意思是说,原来分母是不一样的,现在用通分的办法使分母一样,这时候用同分母的方法来做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
刚才的几位同学都说得非常精彩,无论是画图,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是想要把单位统一,然后再相加。具体请看课件演示。
(5)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师:接下来还有几个算式,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1/8 1/3+2/9 2/7+1/3
师: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通分。
师: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
生:因为除不尽。
师:为什么不用画图的方法?
生:画图太麻烦了。
师:看来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你们刚才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一个都通用的.方法?
生:还是通分比较简便。
师: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说。
生:如1/3+2/9=3/9+2/9=5/9
师: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
生1:分母不同没法直接相加的,通分以后分数单位一样了,也就是分母一样了,所以这样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生2:我们学过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现在把它们通分就能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刚才我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能计算出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吗?
学生独让解答,
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同桌交流完,指名说说计算的过程。
生:我是先通分,然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通分。
师:通分之后再怎么计算?
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们只解决了两个,你能自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吗?
(学生选择问题,并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板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10+1/4=6/20+5/20=11/20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形成共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化新知为旧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