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编写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1
目的:
1、探索有关磁铁的各种有趣现象。
2、通过操作,感知磁铁能隔着不同材料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即磁铁的穿透性。
3、共享同伴的成果与快乐。
准备:
1、大小磁铁若干。
2、各种质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纸板、泡沫板、玻璃板,厚薄各两套;木制插架(内可插板)。
3、有背景的材料,如天空和小鸟、池塘和青蛙、旗杆和彩旗、水缸和金鱼、花园和蝴蝶、马路和汽车、楼梯和小朋友、围墙和蜗牛、泥洞和蚂蚁、海洋和帆船等(如图)。同时配积木、别针、铁夹、磁铁、剪刀、透明胶等各种材料。
附图
4、曾在活动区中获得有关磁铁特性的经验。
过程:
一、引导发现
1、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玩磁铁,你们发现磁铁有个什么本领?
2、我们在玩磁铁时曾经发现过几个秘密?是什么秘密?
3、刚才你们说磁铁隔着垫板能够吸住铁钉,今天我们来看看自己的面前有些什么材料?
4、请幼儿轮流简单介绍自己面前的材料。
5、隔着这些材料,磁铁还能吸住物体吗?你们试一试。
6、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铁不易吸住铁制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同样隔着塑料盒、泡沫板,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厚、薄不同。)
7、原来,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具有吸引力。等会儿请你们在这些板上玩磁铁,不但要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还要让它们移动。看看你在玩的时候还能发现一些什么有趣的秘密。
8、幼儿操作,教师巡回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建议幼儿与旁边的同伴交换材料继续探索。
二、交流讨论
1、请幼儿轮流介绍并演示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当幼儿的讲解不够清楚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2、小结:我们今天又发现了磁铁的许多有趣现象,有的连老师也是第一次看到。以后你们还可以自己到区角活动中去试一试别人发现的秘密。
三、深入探索
1、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请看后面桌上放的材料。
2、教师介绍背景内容,要求幼儿积极开动脑筋,设法利用这些材料让背景上的东西活动起来。
3、启发幼儿在探索成功后,互相交换材料进行游戏。
活动说明:
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们安排了自由探索――引导发现――交流讨论――深入探索(迁移运用创造)这四个步骤。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创造能力。
第一个环节是“自由探索”,这一环节共分四个步骤,均在活动区中完成:①提供磁铁及各种材料,材料中有一部分是铁制品,如别针、铁夹、铁钉、铁圈等,另一部分是木条、塑料积木、泡沫块、布条、棉花、纸等。幼儿在自由摆弄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材料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材料不能被吸住。②提供几个小碗,分别盛有混合着大头针、回形针、别针的绿豆、赤豆和黄豆,另外再提供镊子、筷子、小勺和磁铁。幼儿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会发现用磁铁是将铁制品与非铁制品分离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③在墙上固定两个塑料瓶,瓶中分别放有小发夹和小钥匙,旁边提供小勺、筷子及磁铁。幼儿在使用这些“工具”取瓶中物体的过程中,会发现用磁铁最方便。④提供磁铁和一块有底座、可以竖立的垫板,幼儿自由地摆弄这些磁铁,会发现:两块磁铁有时吸得住,有时吸不住;手一放,一块磁铁会翻身吸住;两块磁铁隔着垫板也能吸住等等。由于在活动区活动时,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并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二环节是“引导发现”,也就是我们这次的活动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提供了磁铁和各种厚薄不同的板,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会“移动”,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有趣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引导”过程一一转化为问题,因为问题情境对幼儿来说没有严格的约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即引导幼儿围绕前几个环节中探索到的有趣现象,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及解决疑问的方法,共享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铁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最后一个环节是“深入探索”。我们运用第二个环节中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了各种背景及相关物体,并提供了铁制品、非铁制品、剪刀、透明胶等辅助材料,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关于磁铁的经验进行迁移、创造,使小鸟在天空中飞、青蛙在池塘里游、汽车在马路上开、蜗牛在围墙上爬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重的是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3.能大胆探索与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难点: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纸片、小积木、记录纸、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平时我们都用这种纸做什么?”
幼:“画画、折纸…”
师:“今天,我们用它来做一个小实验。”
二、基本过程。
(一)自由探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
1.将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看,这张纸是平躺在桌子上的。请你想办法让这张纸片站起来,不能借助任何材料的帮忙。”
师:“请试一试,看谁站起来的方法最多,而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2.幼儿自由探索怎样让纸片“站”起来,教师巡回指导。
3.请孩子介绍、演示让纸片站起来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纸片折一折,卷一卷,纸片的形状变了,它就能稳稳地站起来。”
(二)验证哪种方法的纸片“站”得更稳,能“顶”住一块积木。
1.出示积木。
师:“我要用这块积木考验一下,你站起来的纸片力气是不是最大。”
师:“我把积木放到纸上,纸片还能站得稳吗?为什么? ” 2.出示记录纸,讲解记录方式。
3.幼儿探索纸片怎样“顶”住积木,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师:“请你试一试。”
4.展示孩子记录情况,并让孩子把能“顶”住积木的纸片找出来。 教师一一介绍“顶”住积木的纸片的形状。
师:“那到底是哪种形状的纸片力气比较大,能够顶起积木呢,一起来找一找”
教师根据幼儿记录的结果,分别请幼儿上台将能够顶起积木的结果放在展示桌上给大家看。
师:“看来,小朋友们觉得这些形状的纸片力气比较大,能够顶起一块积木。”
(三)再次尝试改变纸的形状,“顶”住更多的积木。
师:“将下来,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新的挑战。想办法让你的纸片顶起更多的积木,想不想接受挑战?”
1.教师演示放积木的方法及记录积木数的方法。
师:“老师先来挑战一次,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老师从展示桌上挑选一种形状,放第 3 快积木时,倒了)
师:“老师在放第 3 块积木时,这个纸片有没有顶起它来?”
师:“哦,那这个纸片真正能够顶起的数量是最后倒掉的数量再减一个, 最后使他倒掉的那块不算。你们会数了吗?”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师 :“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3.幼儿互相交流:纸的形状、“顶”住的积木块数。师:“你刚才顶起了几块积木?用的什么形状?”师:
“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用了圆柱体。”
三、结束部分。
探索怎样能“顶”住一筐积木。
师:“有什么办法能够顶起这么多积木呢?”(放好多这样的圆柱体)请每位幼儿卷一个圆柱体放在展示桌上。
教师演示成功了,提问为什么?
师小结:支撑的纸片多了,支撑的面积变大了,所以就能“顶”住一筐积木。
在第一个环节,我让幼儿大胆自主操作,尝试让纸片“站”起来,一开始幼儿思维没有打开,但通过大胆尝试后,能够想出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反思
我相继抛出问题“哪种形状的纸片站得稳”,通过一块小积木让幼儿首次感知不同形状的纸与承载重量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非常感兴趣,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与想办法。接着,通过提供较多数量的积木,引导幼儿探索“哪种形状的纸能够支撑起更多的积木”,通过尝试,幼儿得出结论——圆柱体。
在最后的延生环节,通过让每个幼儿裹一个圆柱体,放在一起后支撑起一整框积木,引导幼儿感知合作、团结的品质。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幼儿探索的热情并没有消退。此次活动材料也投放于区角中,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弹性物体的兴趣,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寻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经验迁移应用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准备的材料:松紧带、橡皮筋、橡皮泥、海绵、弹簧秤、砝码、兵乓球、塑料球、木球、毛线、纱线、编织绳、积木等。
2、家长和孩子共同材料:合金钢线一条(长约30厘米,制作弹簧用)、铅笔、带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一小片、硬皮纸盒、胶带纸、彩笔等。
3、教师事先了解有关弹性的知识背景(附后)。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试一试。
给幼儿各种材料,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方法,然后让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观察比较不同的物品在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
1、将海绵、橡皮泥、积木分别用力捏一下,再松开手来,看一看它们发生的变化。
2、分别拍兵乓球、塑料球、木球,仔细观察哪一种球跳得高。
3、分别将编织绳、毛线、松紧带拉一拉,看一看哪根有变化。
4、用弹簧秤挂上重物(砝码),再取下,观察弹簧的变化。
二、想一想,答一答。
1、为什么海绵捏扁之后改变了形状,而手一松开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2、为什么兵乓球、塑料球一拍就能跳起来,而木球却跳不起呢?
3、为什么松紧带能拉长,而其它线却拉不长?
4、为什么弹簧秤挂上砝码后会被拉长,取下后又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三、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图1,同样一个皮球,轻轻拍球和用力拍球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观察图2,为什么拉满弓的箭射得更远一些?
观察图3,弹簧秤挂上一个砝码后,弹簧被拉长了,再挂上另一个砝码,弹簧被拉得更长,为什么?
观察图4,用过大的力拉弹簧,使弹簧变了形,为什么弹簧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四、做一做、玩一玩。
1、拆装圆珠笔:教师可先示范一遍。让幼儿将带有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拆开,取出弹簧,体验圆珠笔在使用上的变化。装好弹簧后再试试,圆珠笔又变得方便使用了。
2、制作简易弹簧(见图5):将钢线沿着铅笔均匀地绕圈,绕完后将铅笔取出,即可得一条简易弹簧。试一试弹簧有没有弹性?为什么?
3、制作弹弓(见图6):利用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片等材料制作。
4、制作“魔盒”(见图7):利用硬皮方纸盒、弹簧、胶带纸、彩笔等材料制作。
五、找一找、议一议。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并讨论这些物品是如何利用弹性的?
2、集体讨论: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小发明家”,你还会用弹性物品(或弹簧)制造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五、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投放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明制造其它有弹性的物品,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能力强的幼儿可让其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并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探索、操作实验、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能主动探寻,敢于推测,并乐于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难点:理解空气的压强原理
活动准备
1、《西游记》片段,空气宝宝图片,气球,一个已有蛋的瓶子
2、煮熟了的剥好皮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带冰的冷水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画片和蛋宝宝,导入空瓶吞蛋,引起兴趣。
师:《西游记》中孙悟空用什么方法打败的金角大王呢?
幼:用一个神奇的瓶子把坏人吸入瓶中。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瓶子,她是蛋宝宝的家,看!蛋妈妈在家里等着他呢,可是蛋宝宝太胖了回不了家,帮帮他怎样安全的回到家呢?
师:刚才蛋妈妈告诉老师秘密,要找冒着仙气的水来把房子泡一下,再把蛋宝宝放到门口自己就会进去了。我们现在来试试
(二)教师演示空瓶吞蛋完整过程,幼儿仔细观察。
引导幼儿大胆设想。
师:刚才蛋妈妈偷偷的告诉老师,其实这个冒着仙气的水就是我们平时喝的热水,小朋友们来猜猜瓶子为什么放到热水里蛋宝宝就自己进入瓶子里呢?
(三)鼓励幼儿根据推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索,教师总结热胀冷缩原理。
(1)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提醒幼儿安全问题热水不要烫到)
师:现在蛋宝宝的朋友们也来了,请小朋友们也帮助他们安全的回到家里,注意冒着仙气的水是很烫的不要洒
(2)实验中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
“放到热水的时候瓶子是不是很热?拿出来之后是不是没有刚才热水中的时候热?”
(3)请成功地将蛋吸入瓶中的一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及操作过程
幼:把空瓶子放入热水中一会后,迅速把瓶盖拧下来放上蛋,蛋被吸入。
(4)展示空气宝宝图片归纳总结热胀冷缩现象
刚才,蛋妈妈告诉了老师这个小秘密。原来,空气宝宝有一个很大的本领,热的时候会变胖,冷的时候会变瘦,叫做“热胀冷缩”。一开始,瓶子里和外面的空气宝宝温度一样所以一样大,用热水加热后,瓶子里的空气宝宝会变胖。当瓶子冷了后,瓶子里的空气宝宝变瘦,瓶子里有更多的空间所以外面的空气宝宝想再进来,蛋被挤进瓶里了。这就是空气宝宝的大本领让蛋宝宝成功的回家了。
(四)引导幼儿运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来分组探索用瓶子吹气球
1、教师参与幼儿探索并强调安全。
2、请操作成功的小组分享操作过程和阐述理由
幼:瓶子加热后空气宝宝变胖,就把气球撑起来了
3、师:那怎么样才能用瓶子把气球熄灭呢?幼儿尝试
4、请操作成功的小组分享操作过程和阐述理由
幼:瓶子冷了后空气宝宝变瘦,空气宝宝就变小了,气球就瘪了
(五)带领幼儿复习并寻找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师:空气宝宝的大本领,热的时候会变胖,冷了会变瘦,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师总结:自行车夏季容易爆胎,鸡蛋在热水中烫下会容易剥皮,罐头用热水热下容易开瓶等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最明显的特点是围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探究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却难以直观生动的向幼儿展现这一抽象概念。本次活动用充满童趣、幼儿易懂的语言和采用“先扶着走—边扶边放—完全放手”直观的教学策略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验过程中,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在失败中找原因解决问题。但教师要注意一定把握好热水的温度和提醒幼儿安全。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a、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b、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7
设计意图:
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本次教学活动是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对躲在小叶子下面的小蜗牛产生兴趣,所听到的幼儿间关于小蜗牛身体颜色的一段争论之后,而组织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对动物的体表颜色的观察、分辨与讨论,可以让幼儿获得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分辨讨论中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2、对动物因适应环境而变色的奇妙现象感到好奇,有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重点:在创设的“寻找游戏”的情境中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
难点:幼儿通过游戏分辨、讨论,了解动物的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增强对动物的感知;了解幼儿对动物知识的认识。
2、环境准备:有电脑和电视机。幼儿椅子围坐成半圆形,椅子后面放置3张桌子(幼儿分组)供操作用。
3、材料准备:幻灯片《动物的保护色》、各种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青蛙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小鸟找食物
(观看ppt,讨论)
重点提问:
(一)小鸟饿了,想要出来找食物吃,它来到树林里,你们看看它找到了什么?(瓢虫)
(二)红色的瓢虫一下子就让小鸟找到了,可是小鸟还没有吃饱,我们一起帮小鸟找找,还有什么食物可以吃呢?(蚱蜢)
(三)为什么蚱蜢一开始小鸟没有找到它呢?
小结:因为蚱蜢有保护色,绿色的保护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比较相近,比较不容易被小鸟发现。一些动物为了隐蔽和保护自己,身体形成和周围一致的颜色,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价值分析:观看ppt,导入主题,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二、分辨讨论:动物保护色
重点提问:
(一)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有保护色呢?(幼儿说,老师点出图片)
青蛙躲在荷叶上的图片,发现了什么?(青蛙和荷叶颜色相近)
枯叶蝶:像枯叶一样,躲在枯叶中,可以躲避敌人的侵袭……
(二)四幅图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看看在各地生活的保护色动物有哪些(猎豹、狮子、鳄鱼、枯叶蝶、北极熊等)
(三)游戏:谁的眼睛最最亮
规则: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一张图片,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图片并找出藏在图片里的动物朋友。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和便于觅食的作用。
价值分析:知道动物保护色的作用,了解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迁移经验:奇特的本领
重点提问:
(一)动物的保护色真有用,人类受到动物保护色的启发,发明了什么呢?(迷彩服、坦克、变色镜、夜用警服等)
小结:动物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根据动物的保护色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物除了保护色的本领之外,还有哪些奇特的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交流。
价值分析: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保护色的重要性,并且有进一步探索人类向动物学本领的兴趣。
活动评析: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科学活动要求教师的语言更精准、更简明扼要,有丰富的知识的储备及很强的操作活动掌控能力。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对动物的保护色的知识做了一次认真地功课,因此当幼儿说到某种动物保护色时,都能准确地进行判断。在目标与环节方面,我觉得目标与环节是匹配的,环节是很清晰的,一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动物的保护色;第二个环节就是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第三个环节就是经验的迁移,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在第三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让幼儿拼图找出动物,幼儿的兴趣很高,操作也很快乐,都能找出动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科学活动光与影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与同伴手拉手,按照儿歌的节奏向圆心和圆外走。
2、借助标记、周围同伴的位置等为参照物,快速站圆圈。
3、在游戏中体验吹泡泡、追泡泡、拍泡泡的乐趣。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吹泡泡用的肥皂水和泡泡枪、一块有圆圈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泡泡、追泡泡。
(1)教师出示肥皂水和泡泡枪,引起幼儿兴趣。
(2)交代游戏要求,提醒小朋友追泡泡的时候要当心,不能撞在一起。告诉幼儿老师会在这里吹泡泡,也会在那里吹泡泡,小朋友要到不同的地方追泡泡。
(3)教师吹泡泡,幼儿玩追泡泡的游戏。
二、游戏"吹泡泡"
(1)教师:今天,我们班级也有很多调皮的泡泡,它们还会连在一起变成大泡泡呢!这些大泡泡,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很好玩,你们想不想试试?
(2)交代幼儿名称以及玩法:你们都是我吹出的泡泡,现在你们这些泡泡要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泡泡。我们一起念儿歌,让泡泡变大、变小。当听到老师说:"皮球回来了!"小朋友找圆圈,然后快速站到圆圈上。
(3)引导幼儿玩游戏,边用语言提示幼儿: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提示,变成大泡泡的时候,泡泡不能破,不能漏气,要是漏气了,这个大的泡泡就没有了,吹小泡泡的时候不能挤在一起……游戏进行1——2次。
(4)表扬快速回到圆圈上的幼儿,并提问: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能够快速回到圆圈上呢?开展游戏1——2次。鼓励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念吹泡泡的儿歌。
三、放松活动:小孩,小孩真爱玩。
活动前,老师提醒小朋友:老师请小朋友摸什么,小朋友只能摸以下就快快跑回来。活动结束后,表扬快速回来,而且不撞到别人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小百科:吹泡泡,是一种儿童玩的游戏。是一种很流行的游戏。玩这种游戏的通常是小孩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