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工作计划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模板8篇

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具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

2、乐意在集体面前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

感受两段乐曲节奏、轻响、快慢的不同

难点:

在听辨乐曲的基础上尝试跟着乐曲变换自制小乐器。

活动准备:

1、装有米粒和豆豆的罐子。

2、大雨和小雨的头饰、音乐、大雨小雨ppt。

活动过程:

一、小雨点们上场--感受下雨打雷情境,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师:打雷了,雨点娃娃们上场啦!(幼儿头戴头饰模仿雨点,用动作表现雨娃娃从天上落下来)(教师敲大鼓)师:轰隆隆的雷声,带来了夏天的雨,雨点娃娃们,你们落在了哪里呢?

小结:大地妈妈说,太好了!谢谢小雨点们,你们让小花洗了澡,让小草喝了水,让----(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进行归纳)师:雨点娃娃们,你们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呢?都有哪些动作呢?

小结:雨点娃娃们从天上落下来还会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呢!太有趣了!

二、听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感受两种乐曲节奏、轻响、快慢的不同。

1、听辨乐曲师:现在要考考雨点娃娃们的小耳朵了,竖起耳朵听一听陈老师给大家听的音乐有几段,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2段音乐,一段是响亮的重重的,一段是轻柔的快乐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想一想两段音乐都会发生什么不同的事呢?

小结:音乐轻响快慢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同,所以小朋友能想出那么多不同的事情。

师:那么接下去,请雨点娃娃们在听到不同乐曲的时候,用身体动作来告诉大家下得是大雨还是小雨哦!

小结:我们雨点娃娃们听着乐曲,用身体动作告诉大家下得是大雨还是小雨。

三、小乐器的演奏--听辨乐曲和着乐曲变换自制小乐器打节奏。

师:雨点娃娃们,除了听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也能告诉大家下得是大雨还是小雨。仔细听了(教师将装有不同豆豆的塑料瓶打节奏)师:哪个听起来像大雨?哪个听起来像小雨呢?

师:他们有什么不同呢?(豆豆名字、大小、发出的声音轻响)师:我们把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豆豆放进瓶子里,就能自己diy做个小乐器了。

师:赶快挑一个小乐器,看一看听一听自己的小乐器发出的是大雨的声音还是小雨的声音。

1、幼儿选择材料--装有米粒和豆豆的罐子

2、幼儿分区域师:大雨娃娃快过来小雨娃娃快过来让我们听一听各自的声音哦!(引导幼儿能在他人演奏时保持安静)

3、听指令打节奏教师语言指令--图片指令

4、和着乐曲演奏师:来些音乐哦!就用刚才我们听过的音乐,一段是大雨音乐一段是小雨音乐。想一想什么时候就轮到你的小乐器发出声音了!

幼儿演奏(观察个别幼儿)

5、两手配合使用小乐器师:雨点娃娃们,增加难度哦!你能拿两个小乐器在听到不同的大雨小雨音乐后用不同的小乐器打节奏吗?

幼儿尝试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演奏。

活动评析:

小班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取材于小班学习活动主题"好玩的水"中好玩的雨水这个分主题,教师很好的将不同的水声,通过乐曲加以表达运用,帮助幼儿感受和表现不同的雨水声,继而对音乐游戏产生好奇和喜爱。

一、活动选材切入点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小班幼儿的学习活动就是游戏的一个过程,从一开始鼓励幼儿说说雨滴从天上落下来的情景到鼓励幼儿通过肢体模仿雨滴从天空中落下来的动作,到接下来在两段不同音乐的欣赏中感受大小雨滴的不同。如此种种很好的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乐曲内容紧紧地契合在了一起,遵循了小班幼儿认知特点和感知经验。

二、活动形式丰富、有趣,吸引小班幼儿活动兴趣纵观活动流程,仿佛是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徜徉在雨水世界中,在反复感受乐曲不同节奏、轻响、快慢的基础上,孩子们逐渐喜欢并能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通过感受后的想象,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模仿,小乐器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得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中。故幼儿在最后通过分辨不同乐曲和着不断变换的乐曲积极投入地挥舞着手中的小乐器,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注重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以及自主的表达表现。

小班幼儿喜欢做音乐游戏,在倾听感受乐曲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带着孩子不断感受游戏乐曲中节奏、旋律的显着变化,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是轻松愉悦的,带着点俏皮可爱;而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又是如此的铿锵有力,让幼儿感受到了力量和节奏感。故这样的乐曲选择很快将幼儿带入乐曲的意境中,并积极的自主表达。

活动反思

选材适宜

?大雨和小雨》符合“雨天”的主题。这首歌曲的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优美,深受幼儿喜欢。

不足与调整

1、情境性不够。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性的故事,整个环节没有情境导入和贯穿始终,所以活动中,有的幼儿表现的没有兴趣。

2、教具表现形式较单一。

活动开始时老师仅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大雨和小雨两种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两种声音的区别不明显,如果利用图片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边看边听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而且更能让幼儿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特点。

3、目标没有达成。

活动的重点目标没有达到,幼儿一直在表演动作,如果在活动中通过大声拍手或跺脚,轻声说话,让幼儿匹配下雨的声音的大小,幼儿可能就能较容易的领悟强弱关系了。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

(评析:开始部分的练声,既是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好准备,同时,也让幼儿在歌唱喜爱的小动物时自然地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

幼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

幼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打破了传统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谁?”等问题带来的局限性,它使幼儿能充分表达他们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使图片变活,也便于幼儿理解教师讲述的故事。)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熟悉旋律,同时也给下面的歌表演一个示范性的启发。)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幼:第1、2、3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

幼儿指图学唱4、5、6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

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儿学唱1、2、3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评析:以前都是让小朋友看着图谱学习记忆歌词,这次让小朋友听着歌词学习制作图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先采用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图谱的方法,既让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教会了幼儿在贴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

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1、2两格,学唱1、2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3格,连唱1、2、3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4、5格,连唱第1~~5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6、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7、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

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评析:纯粹的语言提示也能让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来唱两段歌词,但如此采用贴脸谱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将脸谱贴在段前也能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这符合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8、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评析:这是一首富有情节性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我首先利用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歌词的内容,接着利用舞蹈动作引起幼儿的思考,同时让幼儿初步熟悉旋律。然后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最后的歌表演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卡片背面贴磁条),其中两个,两种颜色的小雨点各两个,~(彩虹)两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片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师:彩虹是怎样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二、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的含义,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三、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合适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四、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问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本活动以小水滴为开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小雨滴结伴。在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2、学习其中不同的动词,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3、大胆想象,创编作品,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们的关系。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学说动词“滚”、 “跳”、 “溅”“躲”。

难点: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把伞、池塘比喻成事物的表现手法,并能大胆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下雨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丰收的秋天来到了,我们一快去秋游吧!你们听听什么声音?(播放雨声)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进场)

2、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幼儿结伴讨论——各抒己见 (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看图讲述——《顽皮的小雨滴》。

播放ppt2,你们看,这是谁呀?(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

1、出示ppt3:

(1)看,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

(2)朗诵故事第一段,学习动词“滚”。

(3)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

(4)小雨滴除了能从妹妹伞上滚下来,它还会从哪些地方滚下来?

2、出示ppt4:

(1)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

(2)朗诵故事第二段,学习动词“跳”。

(3)谁来学学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还有谁会像小雨滴一样跳进池塘?

3、出示ppt5:

(1)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

(2)朗诵故事第三段,学习动词“溅”。

(3)现在小雨滴的表情怎么样?它为什么这么高兴?

(4)教师表演行人,幼儿表演汽车和小雨滴。

(5)除了小雨滴会溅到人的身上,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溅到我们身上?

4、出示ppt6-7:

(1)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

(2)朗诵剩余部分,学习动词“躲”。

(三)完整欣赏散文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引导幼儿倾听。

2、提问: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

3、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动词,如滚、跳、溅、躲等,描述雨滴落在不同地方的调皮情形。

4、听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小雨滴?(引导幼儿形容描述小雨滴)

(四)创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儿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儿?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竹竿上,把妈妈晾的衣服淋湿了;小雨滴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

附散文诗:顽皮的小雨滴

淅沥沥,淅沥沥,顽皮的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跳到了树上、落到了屋顶上、挤进了草从里。

它把妹妹的伞当滑滑梯,站不稳,骨碌骨碌滚下来。

它把清清的池塘当跳水的游泳池,纵身一跳,在水面留下圈圈涟漪。

它喜欢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轮碾过,它马上蹦得高高的,溅得路人一身泥。

它喜欢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见了,却傻傻地留下颗颗脚印。

淅沥沥,淅沥沥,顽皮的小雨滴唱着歌儿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活动反思

我们现在的主题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下雨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如果遇上下雨天,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内活动,孩子便抱怨,下雨天太不好了,不能让我们到外面游戏、活动。而望着外面的雨,孩子们时常会有一种想跟雨水玩耍的冲动,用手想去接玩雨滴,在小雨中奔跑、用脚踩雨水……爱玩“雨”似乎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就是顺应了孩子们好奇的心里。

活动开始我从手指游戏导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淅沥沥,淅沥沥。两只小手做雨伞,小伞小伞遮住我,哗啦啦,哗啦啦。两只小手做小船,雨点落在船桨上,小船开进大海里。”孩子们做得非常起劲。这时我请出小雨滴,让它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并引出了这是一个顽皮的朋友。为什么说它顽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对散文的欣赏、观察和理解。

活动中让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很会说。有孩子说小雨滴会落到汽车上,把汽车当滑滑梯。有孩子说:小雨滴会落到宝塔上,在那看风景。有孩子说:小雨滴会落到我们的滑滑梯上,和我们一起玩等等。唤起了孩子们对雨境的美好想象和回忆。在续编时,可惜的是我太急了,如果让孩子们说得更多些,然后,我再帮助他们语言梳理一下的话,那么孩子们的语言会更丰富更精彩的。

在看图讲述时,我的提问语句不够精练,以至幼儿的回答有点被框的感觉。还有我在与孩子们形象的互动几个动词跳、躲、溅等描述雨滴调皮的情形时把握不够好,以至幼儿在续编时动词的应用不够正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我想把握每次学习的机会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儿歌。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3、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制绘本《小雨点》,糖纸、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书,想不想看一下?

2、这个谁呀?(小雨点)

二、分段欣赏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小雨点,下呀下。(翻看第一画面)

①瞧,小雨点敲打在哪里?

②小雨点敲打在雨伞上,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③发出了什么声音?(“啪!啪!啪!”)

④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小雨点又去拍谁了呀?(翻看第二画面)

①小雨点拍拍树叶,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②发出了什么声音?(“嚓!嚓!嚓!”)

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3、小雨点滚到哪里去了?(翻看第三画面)

①小雨点滚到屋顶上去了,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②发出了什么声音?(“嗒!嗒!嗒!”)

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小雨点落到哪里去了?(翻看第四画面)

①小雨点落到水里了,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②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

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5、哟,这小雨点每到一个地方都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觉的它像什么呀?

三、学习儿歌

1、教师完整念儿歌。

2、引导幼儿一起学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

四、游戏:小雨点

1、小雨点每到一处都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想不想来玩一下的?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儿歌念到声音部分,请幼儿用所需材料发出声音。

3、幼儿游戏。

五、仿编儿歌。

1、小雨点下呀下,你猜它还会落到哪儿去呢?

2、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模仿各种家禽、家畜的叫声,能注意吐字的正确,发声自然、动听。

2.能按歌中的句子形式对自己所熟悉的小动物编出新的歌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从音乐中幼儿能感受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图片。

2.歌曲课件。

3.大图谱。

4.农场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今天我要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非常漂亮、好玩的地方农场。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我们去旅游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就让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律动,播放《火车开了》,幼儿模仿老师做开火车的动作。

(评析:通过《火车开了》律动进场,让幼儿能快速的进入去农场旅行这一情景中,一方面给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另一方面给后面的活动开展开了个好头。)

(二)了解歌词。

1.卡拉农场到了,好美的景色啊,我们下车吧!(幼儿做到自己的位置上)

2.听,农场里有什么声音啊?(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们都在欢迎我们呢!

幼1:有小猪的声音。

幼2:还有牛的声音。

幼3:还有鸡的声音。

幼4:还有羊的声音。

3.看,农场里的小猪看到我们小朋友可开心了!你觉得小猪会怎么样欢迎我们呢?

幼1:小猪们会拍手欢迎我们。

幼2:小猪们会唱歌欢迎我们。

幼3:他们还会跳舞呢。

(评析:这一环节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充分想象小猪们会怎么样欢迎我们,让幼儿充分说,教师在幼儿说的同时接入下一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是的呀,农场里的小猪看到我们就噜噜,噜噜,噜噜的叫起来了,谁能学一学小猪叫的声音?可小猪的叫声是很好节奏的,我们跟着图谱一起来学一学,大歌谱: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叫),猪儿(噜噜噜)。

5.休止符号:请大家一跟着吴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来说一说,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号,在我们的图谱中藏了个小秘密,有一个符号,它叫休止符号,只要一说到它那呀,我们就要马上闭上嘴巴,你知道哪个是休止符号吗?(幼儿指出)小猪的小屋四周回荡着小猪欢快得叫声!

1234

6.有趣的反复记号: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小猪它还在小屋四周的草地上装上栅栏(让幼儿在歌词中间添出栅栏标记),这样小猪住的更舒服了,听!小猪们又高兴地说起来了。刚刚老师学小猪叫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吴老师把哪句话重复了两遍?对呀,我们发现第一句话呀重复了两遍,在歌曲中,重复的地方会用一个特殊的标记(老师标出反复记号),叫反复记号,看到这个记号说明这句话呀要重复唱两遍。下次唱歌时在歌曲里看到这个反复记号时我们就要把这句话唱两遍。好,我们来试着把有反复记号的地方说一说。

7.我们知道了反复记号,现在连起来把整个图谱来说一说吧!

(评析:休止符号和反复记号在歌曲中我们一直能见到,但对中班幼儿他们却都不认识,正好在《在农场里》这首歌中出现了这两个比较简单的乐理知识,于是我把这两个知识拿出来作为重点来讲述,首先通过图谱让幼儿发现休止符号,然后通过演唱感受休止符号的意义;在处理反复记号时和幼儿玩了个小游戏,让他们给小猪房子周围装上栅栏(也就是小节线),接着引出反复记号,因为反复记号有个特殊的标记,有两个小原点,幼儿一下子就能明白这两个原点表示该句要唱两遍。)

8.重点练习儿歌难点部分。刚才有几句话小朋友说得有些模糊哦!(指到)这里应该怎么说?重点第三句的噜噜叫和练习最后一句。

9.幼儿随着琴声,有节奏地读歌词。(随机)让我们用清晰的、有节奏的声音把儿歌给完整的说出来吧。

(三)学习歌曲第一段。

1.教师示范唱。

小猪除了会说还会唱呢,听听它是怎么唱的?

2.结合图谱,集体练唱歌曲。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一起演唱。小猪唱的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那我们跟着图谱一起轻轻地来唱一唱吧!

(2)提醒幼儿唱的音的高低,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唱噜噜的时候声音太响了,老师发现唱噜噜的时候藏着个小秘密,你们有没有发现啊?请幼儿说一说,第一句唱噜噜的时候声音要轻一点,重复唱噜噜的时候要稍微响一点,第三句的时候多了个小嘴巴,小嘴巴应该唱什么?最后一句呀小猪们唱的太累了,所以声音渐渐地轻下来。(每句后都进行单句练唱)

1234

(3)整体练唱,我们学了会每一句的唱法,那现在让我们把整首歌一起来唱一唱吧!

(评析:幼儿学习歌曲,往往需要在反复倾听歌曲旋律与歌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师通过清唱让幼儿倾听,更清楚地了解歌词和音乐的节奏,通过分析歌曲的每一句的演唱方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歌词和歌曲的唱法,这一环节对下两段的歌唱是非常重要的。)

(四)学唱歌曲第二、三段。

1.看课件引出牛儿和鸭子。除了小猪来欢迎我们,我们来听听还有谁来欢迎我们?可要仔细看咯!

2.引出牛儿,跟着图谱教师示范唱。对呀,牛儿也来欢迎我们了,听听牛儿是怎么唱的?

3.幼儿练唱。我们有些小朋友呀已经急着跟着老师唱起来了,那我们把牛儿唱到我们图谱中吧!唱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唱猪儿一起,哪里该轻一点,哪里该稍微响一点都要唱出来。

4.男女分组唱。

5.鸭子听到这么热闹,也嘎嘎嘎的来了。教师示范唱。

6.跟着图谱唱一唱,鸭子唱的真好听,我们把鸭子也唱到我们图谱中吧!

7.刚才我们学习了一首新歌,名字叫《在农场里》,我们跟着课件完整地来唱一遍。

8.(1)师生对唱。现在老师来唱歌曲的前半段,你们唱小动物叫的地方。我们来试试。

(2)男女对唱。请男孩子唱歌曲的前半段,女孩子唱小动物叫的地方。唱前半段的男孩子站起来。(交换对唱)

9.幼儿边唱边表演。

小动物们说想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跳舞!你们愿意吗?那请小朋友站在位置边上边唱边表演。

(评析:通过第三部分对小猪的学唱,幼儿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所以在牛儿和鸭子进入歌曲中,幼儿能很轻松地唱出来了,在这部分教师运用了多种演唱形式进行歌唱,一方面是对歌曲的巩固,另一方面多种形式演唱能增加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无穷的神秘感。)

(五)创编歌曲。

1.出示幼儿操作图谱和卡片,提出创编要求。

听到咱们这么愉快的歌声,好多小动物们都来了,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画成了图卡,还制作了一张歌谱,请三个小朋友合作完成这张歌谱,每个小朋友挑选一种小动物插进歌谱后,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唱一唱。

1234

2.请个别小组展示,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

(评析:此环节体现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三人一组通过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商量合作创编,增强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精神。)

(六)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到农场参观高兴吗?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回去以后,把我们在农场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说给我们的好伙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

(七)听音乐出教室

师:现在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回家吧!

活动延伸:

把其他小动物唱到歌曲中。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a类学生能准确的演唱《大雨和小雨》并进行。b类学生能够跟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增强学生对音量强弱的掌控。

3.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难点】

音量强弱对比的变化。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准备活动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通过呼吸放松训练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以放松,为之后的歌曲演唱奠定基础;通过发声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的去进行发声,增强学生的呼吸支持能力,调节学生存在的音调异常问题。】

1.呼吸放松训练:

①双臂交替上举运动。

②双臂划圈运动。

③双肩耸立运动。

2.发声练习:

①用/a/音进行长音模唱练习。

②用/a/音进行强弱音对比练习。

预设生成:

1.发声练习时学生的声音响度可能会过大或过小,音调可能过高或过低。

教师应对:

1.可以通过手势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声音响度及音调高低。

环节二:导入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通过让学生听、模仿生活中常见声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播放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

2.带领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3.播放大雨和小雨引出本课的课题。

预设生成:

1.学生在进行模仿时,声音可能不够准确,其他学生参与程度也不够。

教师应对:

1.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并边做动作,边模仿声音带动所有学生来做一做。

环节三:新授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演唱,教师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学习前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掌握歌曲的节拍与歌词;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接龙演唱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音量强弱变化的练习。】

1.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演唱。

2.对学生的演唱情况做以总结。

3.教师范唱。

4.学习歌曲的歌词。

①打节拍说歌词。

②接龙的形式说歌词。

③完整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①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②接龙的形式演唱。

③跟随歌曲伴奏演唱。

6.游戏:学话。

7.再次演唱歌曲,并在演唱中加入音量强弱的变化。

8.请学生上前表演。

预设生成:

1.在学歌词及演唱时,如果歌词过长学生可能会记不住。

2.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虽然简单,但学生也可能打不准节奏或唱不准音高。

3.学生在进行音量变化时,可能会出现过强、过弱、无变化的现象。

教师应对:

1.将一句歌词分成前后两部分,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替说词的方式来进行演绎,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可以通过降低速度的方法来进行练习,进而逐渐加速至正常速度。

3.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及用手势提醒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音量的强弱变化。

环节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动人的声音。】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幼儿园小雨和花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体现自然现象与歌曲形象结合的趣、美。

2、熟悉音乐旋律,乐意创编歌词。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的雨我们叫做春雨。

3、雨声真好听。你们听到过雨点落下的美妙声音吗?

二、幼儿熟悉旋律,并感受春雨的美。

1、谁能模仿下大雨的声音?下小雨的声音?(哗啦啦、滴滴答或淅沥沥)

2、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时的情景呢?(大雨时要快、动作幅度大,下小雨时要轻、柔)

三、幼儿了解歌曲的节奏和强弱,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大雨和小雨唱歌有什么不一样?(歌词不同、唱的力度不同)

2、为什么唱大雨时重重的,而唱小雨时却轻轻的?(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唱不同力度)

3、边唱边用动作来表演歌曲。

四、创编歌曲。

1、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有大有小,引导幼儿创编。如:大笑笑哈哈,微笑笑嘻嘻。

2、幼儿自主创编歌词。

集体演唱创编的歌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语言池上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远与近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中班0的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看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中班厚与薄教案模板8篇

幼儿安全工作计划2023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大班光的教案模板8篇

幼儿课程教案模板8篇

中班幼儿语言教案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217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