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准备教案时,常常会参考同行的经验,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制定教案,教师能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与责任,增强专业意识,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听故事,讲故事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小青蛙听故事》懂得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2、理解新词汇: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跳、一声不吭。
3、在活动中愿意大胆地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准备活动:
1、多媒体教学课件,月亮、小鱼儿、小青蛙图片。
2、《幼儿画册》人手 一本。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吧。
大眼睛,眨呀眨,身上穿件绿衣裳。白肚皮,鼓呀鼓,唱起歌来呱呱呱。
师:这是什么呀?
幼儿:青蛙师: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只小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听听这是为什么?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幼儿倾听。
2、提问:
师:故事里有谁?(月亮、小鱼儿、小青蛙)(出示图片)师:月亮婆婆在讲故事给谁听呀?(小鱼儿、小青蛙)师: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月亮婆婆是什么时候讲故事呢?(夜,静悄悄的.)师:那小鱼儿和小青蛙它们是怎么听故事的?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三、分段讲述故事(ppt1-2)幼儿倾听1、提问:
师:
(1)小鱼儿是怎么听故事的?(安安静静)让我们也来学学小鱼儿吧!请个别幼儿表演
(2)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又蹦又叫)让我们也来学学小青蛙吧!请个别幼儿表演2、师:我们小朋友平时应该怎样听故事?向谁学习?
四、分段讲述(ppt3-4)
1、师:呦!小青蛙又蹦又跳地听故事,谁生气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那我们小朋友就安安静静地听听后面的故事吧!
2、教师讲述,幼儿倾听。
3、提问:
(1)后来,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一声不吭)为什么?
(2)小青蛙对月亮和小鱼儿说什么了?
(3)月亮婆婆和小鱼儿出来了吗?
师: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连忙道歉,也是好孩子,所以月亮婆婆继续讲故事给它们听。
师:你们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四、鼓励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1、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月亮婆婆讲故事、小鱼儿等等)我们小朋友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吧!
2、师:老师帮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你们想听听吗?(想)它的名字叫《小青蛙听故事》。
五、幼儿听录音机一起讲故事师:以后我们小朋友听故事的时候也要安安静静地听,这样才能知道故事里的事情,学到更多的本领。现在我们就回到座位上学学小青蛙听故事吧!
附故事:小青蛙听故事夜,静悄悄的,月亮来到了小河边,瞧瞧小鱼儿有没有睡觉。
小鱼儿看见月亮,可高兴啦!一群小鱼儿围着月亮听故事,月亮给小鱼儿讲故事。小鱼儿安安静静地听呀、听呀。
忽然,从草丛里蹦出来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叫到:"呱呱呱,我也要听故事。"小鱼儿对小青蛙说:"别吵,听故事要安安静静的。"小青蛙不理睬小鱼,还在"呱呱呱"地又蹦又叫。
月亮生气了,皱起了眉头,躲进了云朵里。小鱼儿也钻进水草里不见了。
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忙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会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的。小鱼儿、月亮快出来吧!"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睁大眼睛,一声不吭。月亮钻出云朵,露出了笑脸。小鱼儿也游回来了。
月亮又接着给小鱼儿和小青蛙讲好听的故事了。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⒈、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熊孤独、难过和快乐、感动的情绪变化。丰富词汇:孤单、拥抱。
⒉、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⒊、懂得同伴间要友好相处,体验宽容带来的感动与幸福。
⒋、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幼儿有拥抱的经验。
⒉、物质准备:心形卡片、彩笔,故事的图片,《大熊的拥抱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拥抱节的含义。丰富词汇:拥抱。提问:森林城要举行拥抱节,什么是拥抱节?你和谁拥抱过?有什么感觉?
小结:拥抱节是幸福、快乐、温暖的节日。拥抱是对被人表示友好和关心的好方法,会让你更快乐,也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朋友。
二、分段讲述故事,通过情景猜测、绘画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大熊孤独、难过到快乐、感动的情绪变化。
⒈、出示大熊的图片,引导幼儿猜测大熊哭的原因。
提问:森林城里都有谁来参加拥抱节了?大熊为什么哭了?
⒉、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1——8自然段,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大熊的情感变化。提问:大熊的愿望实现了吗?看到大熊哭了你有什么感觉?
⒊、启发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为原谅大熊做好铺垫。提问:如果别人对你不够友好,你会怎样对待他?
⒋、组织幼儿讨论、绘画,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朋友之间应相互宽容、相互珍惜。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熊得到拥抱?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在心形卡片上画下来。
⒌、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9——17自然段,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朋友之间互相宽容、相互珍惜的情谊。
提问:大熊得到拥抱了吗?大熊两次流泪,你喜欢哪一次?为什么?
三、出示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进一步感受大熊的情感变化,体验宽容带来的感动与幸福。
四、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犯过的错误,知道要勇于承认,懂得当别人犯错误时,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
提问:生活中,当你犯了错误,你会怎样做以取得别人的原谅?当别人犯了错误时,你是否会原谅别人?鼓励幼儿相互拥抱,感受伙伴之间深深地情谊。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跟别人拥抱的感觉,以及对朋友同伴以及身边所有的亲人的宽容,让他们明白善良以及宽容。知道知错能改,体验朋友之间互相宽容、相互珍惜的友谊。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妻、虱”两个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梭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3、 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2、练习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 释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纪昌学射》。
2、齐读课题,解释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学生质疑,师帮助学生理顺问题。
4、过渡小结: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纪昌学射、妻子、梭子、虱子,学生读。
3、指导学生书写:昌、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质疑: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默读课文。
2、出示词语:请教、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3、利用这些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用“纪昌学习射箭,他先( ),后( ),最后( ),终于成了( )”句式概括。
四、深入课文,品读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
1、 质疑:纪昌是怎样练习眼力的?从文中找出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划出来。
2、品读感悟第一次练眼力
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3、品读感悟第二次练眼力
出示句子;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4、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谁知道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眼力,而不是要他先练开弓放箭呢?
6、纪昌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是纪昌你会对你的老师飞卫说什么?
五、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主要内容 感悟品质
纪 请教 认真
昌 练眼力 扎实 实现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4
一、说教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教学难点:
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三、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自己读悟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评价分析人物”、“创设情境,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有哪些特点?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过渡: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五、分析语言特色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六、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
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七、明确思想
指名回答: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八、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借助情节发展线索,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表述。
2、乐意与同伴合作、讨论,体验想象表达的快乐。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泥塘背景、青蛙等相关物品、幼儿讨论记录表(3份)、卖和不卖标志和底板、记号笔。
2、经验准备:对买卖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重难点:
借助青蛙卖泥塘事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表述。
活动过程:
一、引出“卖烂泥塘”事件
(一)(出示图片)对“烂泥塘”的感知进行表达。
看得出这是哪里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第一次认知冲突下的自由表达交流。
1、青蛙一直生活在这个烂泥塘里,它现在想到城里去住,于是打算卖掉这个烂泥蜡
你觉得它卖得掉吗?为什么?
3、原来大家都不喜欢这个烂泥塘,所以你们都认为它卖不掉。
二、怎么“卖烂泥塘”
(一)(出示图片)由“黄牛上门看泥塘引发卖泥塘策略的思考。
1、一天,终于有买家上门了,看看是谁?你觉得老牛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2、你觉得青蛙要怎么改造泥塘,才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买呢?
(二)分组讨论
1、这项工作太难了,青蛙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题意吗?(分组讨论并记录)
2、小组代表发表意见,集体交流,进行归类。(思维导图)
3、青蛙听了你们的建议,认为都是好方法。于是,它费了好大的劲儿,从很远的地方引来了清水,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在池塘周围撒下了花籽和草籽,第二年春天长出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和绿油油的草地;在草地上栽种了小树苗,过了几年小树苗长成了,茂密的大树;还搬来了砖块造气了5分钟了密的'大树:还搬来了砖块造起了坚固的房子。
三、还要不要卖烂泥塘
(一)第二次认知冲突下的选择性表达。(新经验,为辩论打下基础)
1、经过一年年的努力,原来的烂泥塘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泥塘到底卖还是不卖?
2、请还想听小朋友的意见,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3、选择讲述结果表达
(二)以青蛙的观点结束“卖泥塘”事件
四、结束语
最终,小青蛙虽然没有把泥塘卖掉,但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让原来臭烘烘的烂兮兮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丽,大家都愿意来游玩,小青蛙非常感谢我们这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以后我们还要多动脑筋帮助更多的人。
活动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幼儿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以读带悟、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个多种手段引导孩子走进故事,理解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的秀丽山河。
3、学习安静地倾听故事,有感情地学讲故事。
活动准备: 挂图第7号、小朋友的书、故事磁带。
实物小图: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缩)、各地的名胜风景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出故事。
1、做着划小船的动作进活动室。
2、出示月亮船的小图。刚才,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来到了活动室,老师这儿也有一条船,它是一只月亮船。今天就请你们听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1、结合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教师演示教具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
1、蒲公英为什么哭?蒲公英被风吹到了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蟋蟀是怎么劝她的?螳螂是怎么劝她的?(幼儿跟学对话)
3、蒲公英最后遇到了谁?蒲公英是怎么对仙女说的?
4、仙女是怎样帮助蒲公英找到家的?
四、教师继续演示教具讲述第二段故事,请幼儿抢答。
1、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太平洋)
2、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3、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万里长城大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天安门广场、长城,只有我们中国有,其他国家没有,我们中国这么伟大、美丽,怪不得蒲公英急着要回家。
五、学习讲述故事。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2、蒲公英的家在中国,蒲公英这么爱自己的祖国。那么你们的家在哪儿呢?你们爱不爱我们的祖国呀?
六、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产生自豪感。
1、作为中国人我们自豪不自豪?(自豪)老师也很自豪,我们的祖国很大、很美,除了蒲公英看到的,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和好玩的地方。
2、讨论:如果你坐上月亮船,在云海里飘,你还会看到什么?(幼儿发散回答——长江、黄河、海南岛、鸟巢、东方明珠塔等等)
3、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老师真想去看看,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坐上月亮船到云海里飘一飘,看一看?那老师来做仙女,请你们坐上我的船(出示各地的名胜风景图片,请幼儿叫出他们的`名字)
七、总结:
看到祖国这么多好地方,那么高兴不高兴?我们的家乡美不美?我们的祖国美不美?小朋友爱不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大声地告诉我们的祖国妈妈——我们爱你。
活动反思: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但幼儿还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我应该用一些比较的手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效果会更好。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