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工作计划

人教版历史教案精选5篇

依据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才是有价值的,老师备教案的关键,是教师不断广泛的深入思考,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历史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历史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历史教案篇1

一、战争的背景

(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具体原因:

1、三对基本矛盾(焦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1)法德矛盾(2)俄奥矛盾(3)英德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三国同盟(2)三国协约

(三)直接原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6、28)

二、战争的过程

(一)交战国:

(二)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三)战场:

1、西线(英法比——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2、东线(俄——德、奥匈)

(四)进程

1、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计划破产,转入阵地战

2、第二阶段(1915——16)

(1)陆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军冬线夏季攻势

(2)海战:日德兰海战

(大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3、第三阶段(1917——18、11)

(1)协约国阵营扩大

(2)-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3)同盟国失败

三、战争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物质、精神损失

2、削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力量

3、-十月革命胜利

4、催发战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

人教版历史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3、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思想及作用。

教师提示:出示表格

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

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

(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人教版历史教案篇3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的历史课,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现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由这些年的情况得知,科目多,特别是语数外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外基本没有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识记量太大,要学好不太容易。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本册共6个单元,共25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

六、教学进度

第1周:第1单元第1—2课

第2周:第1单元第3—4课

第3周:第2单元第5—6课

第4周:第2单元第7—8课

第5周:第2单元第9课

第6周:第3单元第10—11课

第7周:第3单元第12—13课

第8周:第3单元第14课

第9周:期中测试

第10周:第4单元第15—16课

第11周:第4单元第17—18课

第12周:第5单元第19—20课

第13周:第6单元第21—22课

第14周:第6单元第23—24课

第15周:单元测试

第16、17周:复习

第18周:迎考

人教版历史教案篇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掌握理性的概念;记忆启蒙思想家杰出的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了解康德继承和弘扬法国启蒙思想。

2.理解: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理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和人-权论。-

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为什么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地;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1.情景再现。

2.图片解说。

3.分析讨论。

4.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追求-的斗争精神。

2.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所产生影响的分析,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启蒙运动是宣传理性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

难点

关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人-权论、三权分立学说。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它为什么会爆发,当时社会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展示图片18世纪的法国

一、新时代的到来

背景:1.政治: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对君主-的否定,对法国起了启示和榜样作用。

2.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自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出现,到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

3.科学:在十七八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

4.法国社会现状: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这一系列的因素就促成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性质和主要内容

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是又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家们抨击天主教会的-和迷信,反对-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与人性的社会。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在法国达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主要的思想家和成就

?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启蒙运动扩展时期代表人物是谁?其主张是什么?

展示图片伏尔泰

(一)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第一,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1.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

4.相信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展示图片孟德斯鸠

(二)孟德斯鸠

第一,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第二,主要主张:

1.反对君主-,主张君主立宪制。

2.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更明确地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请问,“三权分立”学说的矛头直指什么?(封建-主义)省三权分立”的成功实践有哪些?(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临时约法》)

3.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展示图片卢梭

(三)卢梭:对法国社会进行了更严厉的批判。

第一,主要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第二,主要观点(思想):

1.“社会契约论”和“人-权”说。(反对君权神授)

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展示思想加及其主要观点

归纳相似点

都反对君主-,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政治、自由平等。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讲述】第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人人心。

第三,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君主,他们都借助“开明-”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五,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

第六,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归纳】

人教版历史教案篇5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8篇

五年级人教版教案通用8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8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参考6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8篇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优质8篇

人教版分与合的教案优质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779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