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撰写教案能够更好地管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使用技术工具来增强教案的交互性,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萝卜回来了》这个童话故事向幼儿展示了一个快乐、有趣的童话世界。它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情节不复杂,但充满了童趣。故事是以小白兔在下雪天找到两个萝卜,而后把萝卜送给朋友分享为线索展开的。让孩子们透过童话本身体验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就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因此《萝卜回来了》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唱唱、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发展的线索。
2、懂得:一个好东西,一个人享受,只能得到一份快乐;把好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得到更大的快乐。
3、乐意尝试用熟悉的旋律编唱歌曲,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并乐意进行情感迁移。
三、活动准备
经过处理的动画课件一份、小动物图片(挂件人手一份),音乐"爱"。
四、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发展的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能通过动画欣赏故事、通过交流、游戏故事中的道理。
五、活动过程
1、谈话互动,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什么老师?我呀,是一束花的束老师,我是什么老师呀?你们好聪明,我只说了一遍你们就记住了,老师好爱你们,我要把我的爱送给你们。(教师用运用表演:爱心、拥抱、亲吻动作)
互动:束老师很爱很爱你们,那你们呢?小朋友都真有爱心,森林里的动物也很有爱心,你们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课件,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画面1:幼儿观看,然后教师提问:天气这么冷,雪这么大,小兔的`萝卜是从那里来的?猜一猜,他会怎么办?(幼儿猜想,讲述)
过渡:小兔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2)画面2:幼儿观看,然后回答:小兔子吃掉了小萝卜,它把大萝卜送给了谁?(鼓励幼儿用动作模仿)
教师重复动画中的句子:天气这么冷,小鹿一定很饿,我把萝卜送给小鹿吃。
过渡:小鹿去了哪里呢?小鹿回来看见了萝卜,会怎么想?
(3)画面3: 幼儿继续观看,然后回答:小鹿想,天气这么冷,小熊一定很饿,我把萝卜送给小熊吃。
(4)小熊吃饱了回来看见萝卜,又把萝卜送给了谁?(幼儿观看画面4)
(5)小熊把萝卜送给了谁?小猴肯不肯要?他们俩个人是怎么说的?
观看动画,然后请两个小朋友表演这个礼让的情节。
启发:天气这么冷,雪这么大,小动物们都没有吃饱,但是,为什么都不要大萝卜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小结:噢, 它们都 很关心自己的朋友,最后决定把萝卜送给小兔。
(6)观看动画6:小兔醒来一看,说了什么?
你能告诉小兔,萝卜为什么会回来吗?(幼儿自由讲述)
总结:原来小动物们处处都为自己的朋友着想,送来送去,结果,小兔送出去的萝卜又被送回来了。现在它们好高兴啊>你们听,他们要唱歌了。
3、欣赏歌曲旋律,尝试编唱歌曲。
(1)幼儿欣赏老师歌曲,熟悉旋律。(改编《找呀找》)
(2)幼儿学习编唱歌曲《萝卜回来了》。
"小朋友我们也来唱一唱萝卜回来了的故事!"
启发:森林还有好多小动物,它们也想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能不能把它们也唱进萝卜回来了的故事里!
(幼儿自选动物角色,尝试创编)
4、迁移经验,向同伴大胆表述自己的爱。
提问:从萝卜回来的故事中我们知道,这些小动物都能够互相关心,大家共享快乐,才能得到更大的快乐。你有好东西的时候会怎么办?找到你的朋友,把你们的想法告诉他。
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
老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传递友谊的方式,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心中的爱说出来,唱出来,用我们的行动表现出来,把你们的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5、活动延伸:完整欣赏动画片,向更多的好朋友传递我们的爱。
爱是我们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我们平时也要关心他人,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我们才会从中得到更大的快乐,生活也会更加美好!现在老师把这个动画片做在了这个碟片里,老师把它送给小朋友,小朋友回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个"萝卜回来了"的故事,让大家都知道来分享我们的爱,让我们有世界变成爱的世界。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很快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愉悦身心。小丝巾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课间我们常可以看到孩子们用丝巾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藏猫猫、抛接等,能否借助丝巾这一道具,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体验快乐呢?于是我以“变魔术”的方式贯穿活动始末,设计了几个小游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掌握“1和许多”、大小、颜色、透明等知识点。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认识丝巾的颜色、大小、用途等特征。
2.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及时作出反应,培养细致观察及分析能力。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魔术盒一只,中间有暗层,内装与幼儿相同人数的红、黄、绿、花小丝巾若干条(两头打活结变成丝巾长链)。2.供幼儿游戏用的大丝巾两条。
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躲猫猫”的儿歌。
话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会变魔术,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出示丝巾)它是什么颜色的?漂亮的丝巾有什么用?(教师现场将丝巾围在脖子上)围在脖子上感觉怎样?
2.幼儿回答,教师简单小结丝巾的用途。
(评:活动一开始,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了小丝巾的话题,几个简短的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已知经验。此外教师现场的系围巾,激发了幼儿拥有的欲望,为下一环节变魔术做了有效铺垫.)
二、认识丝巾的颜色
1.师:这么漂亮的丝巾你们想要吗?每个小朋友都想要,可老师只有一条,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变出许多丝巾来)
2.师:好吧,老师这里有个神奇的魔术箱,老师来把丝巾变出来吧!(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从魔术箱里变出丝巾链,一条一条分发给幼儿)
3.师:你手里的小丝巾是什么颜色的?谁的丝巾也是这种颜色的,请拿相同颜色丝巾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数数一共有几条。
4.依照上述方法依次认识“红、黄、绿、花”等颜色的丝巾,巩固5以内的数数。
5.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认出了我们的丝巾有红、黄、绿、花好多种颜色,真好看。
(评:此环节重点让幼儿掌握“1和许多”的概念及颜色等知识点。教师变魔术时,以夸张的语气、神秘的表情、敏捷的身手快速从魔术箱里变出了五彩的丝巾链,让幼儿惊叹不已。活结的巧妙运用解决了分发时间过长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寻找相同颜色的丝巾,轻松地掌握了颜色及数数等数学概念。)
三、游戏“躲猫猫”,认识丝巾“透明”的特征
1.师:我们用漂亮的丝巾来做游戏,好不好?仔细看,老师用小丝巾怎么做游戏的。师手持丝巾念儿歌:躲猫猫,躲猫猫,赶快藏藏好,谁也找不到!(说完将小丝巾盖在头上遮住脸)
2.师:你能看到老师的脸吗?为什么能看到?帮助幼儿了解丝巾“透明”的特征。
3.幼儿边念儿歌边玩“躲猫猫”的游戏。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能看到老师?哪些丝巾是透明的?哪些是不透明的?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条。
4.师我们知道了丝巾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透明?引导幼儿说出玻璃、水等物品。
(评:此环节重点幼儿掌握丝巾“透明”的含义,通过“躲猫猫”游戏生动、直接地阐明了透明的'概念,同时将透明的概念引申到生活中的事物上,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能力。)
四、认识丝巾“大小”的特征
1.师:老师想找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谁愿意和老师玩呢?(老师和个别幼儿边念儿歌边玩“躲猫猫”的游戏)
2.师:为什么老师和他一起玩“躲猫猫”,老师却躲不进去呢?引导幼儿说出丝巾“小”的概念。
3.师: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可小丝巾太小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变出大丝巾来,紧接着教师变魔术,从配班教师衣服里拉出大丝巾和幼儿继续玩游戏,在儿歌念完时,配班教师协助用大丝巾罩住幼儿)
(评: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教师再一次通过变魔术变出了一块大丝巾,和幼儿同玩“躲猫猫”的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幼儿再次巩固了大小的概念,明白大丝巾可以让很多孩子躲进去。游戏中幼儿笑声一片,玩得开心,学得愉快。)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丝巾这么多特点,还和小丝巾做了游戏,真开心,小丝巾还有什么秘密?你们再去找一找,然后告诉老师,好吗?
(评:活动最后,教师又抛出新的问题,让幼儿带着思考走出课堂,为幼儿进一步探索打下基础。)
活动延伸
1.幼儿利用小丝巾进行自主装扮。
2.教师和幼儿用小丝巾做游戏。
活动建议
教师在变魔术时,表情及动作要尽量夸张,魔术盒的设计要巧妙,内藏的小丝巾要藏得隐秘不让幼儿察觉,而且小丝巾和小丝巾之间要打活结,这样便于快速分发给幼儿。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3
一、活动名称:
叠起来的章鱼
二、适宜对象
小、中班幼儿(3——5)岁
三、价值指向:
1、探究物体往高处稳稳地叠加方法。
2、幼儿大胆操作,不断尝试,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四、材料设计:
(一)把纸芯对半切开,从下往上2·5厘米竖向均匀地画出八根线。
(二)沿着线用剪刀小心地剪开。
(三)在画纸上用黑笔画出眼睛,剪下来。
(四)把吸管剪成小段,贴在章鱼的脸上。
(五)涂上颜色,内侧也同样涂上颜色。
(六)等颜料干了以后,给章鱼安上眼睛,完成。
五、玩法提示:
(一)提供章鱼,让幼儿往高处叠加,看谁叠的又高又稳。
(二)提供章鱼,让幼儿往高处叠加,并说出自己叠加了几个。
六、指导要点:
活动中让孩子们去操作尝试探索,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的差异,逐步增加难度(让幼儿探索叠加的方法——让幼儿探索如何叠得又高又稳——让幼儿说出自己叠加的个数),让幼儿操作游戏。
在孩子们操作游戏时,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就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4
设计思路:
为了丰富、充实科学角,我们除了设计了“闻一闻”、“拼一拼”、“认一认”小栏目,又用废旧罐头瓶经洗刷消毒后,盛上各种调味品摆了上去,这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的兴趣,都争着抢着来看、来问。我们抓住时机,以“尝一尝”为本次的活动主题,进行了实验活动。
活动一:“品尝各种调味品”
活动目标:
1、通过品尝,使幼儿知道舌头可以感觉各种不同的味道。
2、丰富词汇:酸、甜、苦、辣、咸
活动准备:
1、夸张的大舌头图片一幅;幼儿分成四组,洗净手坐好。
2、每组一套用小碟盛放的调味品,筷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舌头”图片,通过自编的故事“病人吃药”,引出课题。
2、引导幼儿观察说出桌子上的调味品是什么样子的。
3、幼儿自由品尝,相互交流所尝出的味道。根据故事要求,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品尝出的味道。
4、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所喜欢的食品以及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二:“品尝各种味道的小食品”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各种味道的基础上进行品尝,培养幼儿细细品尝食物的好习惯。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自带一二种小食品。
2、每组桌上放有足够供幼儿品尝的各种味道的食品。
3、幼儿洗净手;每人一把小匙。
活动过程:
1、以小小“自助餐”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2、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桌上的食品名字。3、幼儿开始品尝食品并相互交流尝出的味道,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品出的味道。
4、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自己还尝过什么食品,是什么味道的,以及自己最喜欢什么味道。
活动三:“拌凉菜”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自己劳动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味道的调味品。
2、已切好的数量足够的西红柿块、各种萝卜丝、白菜丝。
3、供拌菜用的碗、筷子若干;幼儿洗净手坐好。
活动过程:
1、以“开凉菜馆”为由聘请全班幼儿做厨师,激发幼儿兴趣。
2、在动手之前让幼儿认识各种调味品,并提醒幼儿想一 想自己要拌出什么口味的凉菜。
3、幼儿自选材料进行配料、拌菜。
4、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调料。
5、相互品尝并说出所尝出的味道。
1、延伸活动:
(1)请家长协助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家里自己动手拌凉菜。
(2)请幼儿随时将自己课堂外所品尝到的特殊味道的食品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2、环境创设:“科学角”内摆上各种调味品和味道有代表性的食品。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5
活动领域:小班艺术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 会跳舞的彩带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各种不同方向的曲线,体验曲线带来的美感发展想象力和肢体动作的表现力。
2.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画不同方向的曲线并进行添画,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大胆作画,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会扭动爬行的动物如:蛇、蚯蚓、蝌蚪、毛毛虫的课件。
2..彩带人手一条(彩带的一段系在木制的竹棍上)3.舒缓音乐、欢快音乐各一。
4..幼儿用的记录纸人手一份(纸中央画有小娃娃代表小朋友自己)
5. 贴有小鱼、绵羊、毛衣的大画纸若干。5. 水彩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线上律动:《三条鱼》引导幼儿用躯体动作大胆表现小鱼游的动作(舒缓音乐)
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二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刚才扮演的是哪一种小动物呀?(小鱼)
2).小鱼游得真好!小鱼是怎样游得啊?(引导幼儿再一次表演小鱼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的动作)丰富词汇:扭来扭去。用笔记录小鱼在水里游的样子:
3) 还有什么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是一扭一扭的?请幼儿大胆讲述。
2.播放课件请幼儿认真观察各种小动物的身体运动的样子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扭“的概念。用笔记录各种小动物身体运动的样子:
3.游戏活动:扭一扭(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动物扭的样子)
4.谈话:老师扭的好看吗?你觉得自己扭的像什么呢?(请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如毛毛虫,蚯蚓,蛇)
5.观察曲线的画法,引出彩带跳舞,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请彩带宝宝跳舞吧!
6.教师在优美的音乐中随着节奏的变化用彩带示范各种各样方向的曲线,并赋予一定的`意义(水草,波浪,花边,弯弯的头发)
7.教师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
8.请幼儿观察彩带是怎么样跳舞的,谈话:你觉得你扮演的像什么呢?幼儿:老师,我扮演的是蚯蚓;老师我扮演的是小蛇;老师我扮演的是波浪和水草;老师,我觉的我的彩带像小尾巴,一摆一摆……
9.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
10.幼儿记录自己舞动彩带时彩带的样子请小朋友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跳过的,和老师一起画下来,好吗?(发放记录纸)
11.教师小结小朋友画的各种曲线和图案。
12.教师请幼儿找一找在教室里、自己身上有没有曲线装饰的物品,充分感受曲线带来的美感,
活动结束:
分组活动:引导幼儿把自己体会的各种类型的曲线,以组画和添画的行式表现在纸上,完成纸上的作业。
第一组:作业小鱼游(完成添画波纹,小鱼身上的花边,水草)
第二组:作业小绵羊(完成小绵羊身上的添画,卷卷毛)
第三组:作业小毛衣(完成毛衣花边的添画)。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6
活动名称:小动物去旅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物体的颜色,能初步感知辨认红、黄、绿、蓝、黑、白颜色。
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特征、辨认颜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红、黄、绿、蓝、黑、白颜色的标准色卡片。
2、幼儿读本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环境,引导幼儿对物体的颜色进行描述,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看看周围有什么?为什么说这里漂亮?你能说出这里都有什么颜色吗?你喜欢哪种颜色?让幼儿边看边说,引起对颜色的.注意和兴趣。
二、 观察讲述活动:
回到教室,进行情景主题,《小动物去旅行》的观察讲述活动。
1、 观察画面活动。
2、 提出问题:
小动物坐什么车去旅行?火车车厢有哪些颜色?
哪些小动物去旅行?(按顺序说)
小动物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说说都有哪些颜色?
3、 视觉游戏:看谁说得对
1) 教师出示颜色图卡,幼儿说出颜色名称,看谁说的又快又对。
2) 教师出示颜色图卡,幼儿在主题画面上找出相同颜色的物体并用手指出来,用口说出来。
3) 教师出示图卡,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颜色的物体,并指出来,说出来。
教师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说“嘿!嘿!你真棒,智多星,就是你(我)!”
三、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 与美术、语言活动配合进行与颜色相关的认知感受活动。
2. 家庭活动配合,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知认识颜色。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在故事讲述中初步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萌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花卉生长的多媒体
2、幼儿操作人手一份图片四张。(一粒花种子,小苗苗,花苞,盛开的花)
3、长方形的底板。
活动重点:
学习观察,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活动难点:按花卉生长过程正确排序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到花园里去玩呢?
在花园里看到了什么?
2、花园里有漂亮的小花,这些小花都一样吗?
怎么引导到这个小结上去呢?
3、小结:有的还是小小的花苞,还有的正在开放,有的花已经盛开。
二、故事讲述,初步了解
1、故事讲述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花是怎么长大的?
今天我请来了种子宝宝,我要讲一个关于种子宝宝的故事,种子变成花的过程就在这个故事里了。
2、故事回忆师:听了刚才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种子是怎么慢慢变成小花的?(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小种子先成了小苗苗,然后变成小花苞,最后变成了一朵小花。
三、尝试操作,提升经验
1、认识操作材料
(1)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请你们数一下?
(2)师:你们要仔细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粒花种子,盛开的花,小苗苗,花苞)
(3)出示长方形的底板,认识排序的起始记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上面有哪些数字。集体数一下。
(4)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下哪张图片排在第一?(种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师:每个小朋友桌子上都有四张图片还有一张底板,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教师观察1、幼儿操作材料的使用是否正确2、观察哪些幼儿已掌握,哪些幼儿未掌握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3、展示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序方法、
(1)说说你是怎样给四张图片排队的?为什么要这样排?
(2)小结:按照花的生长顺序排列
4、幼儿集体验证自己的作品是否正确。
5、播放轻快的音乐一段,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师:小种子们来跟着种子妈妈一起长大吧!
6、小结:有了花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和花儿做朋友吧!
附故事:我是一粒种子我是一粒种子,钻进了泥土里下小雨了,我慢慢抬起头呀!长出一片小绿叶我伸伸胳膊,长出了一片大绿叶小朋友们给我浇浇水,我结出一个花苞苞大家都来浇水,花苞苞呀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小花说:小朋友们见到你们真高兴!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糖果的特征;
2.能按照形状分类摆放物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ppt
2.小糖果若干
3.糖果魔盒
4.圆形糖盒、方形糖盒各一个
5.录音
经验准备:
回忆吃过的各种糖果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照形状分类摆放物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这是哪里?(糖果屋)你吃过糖吗?(幼:吃过)你吃过什么糖呢?(草莓糖,硬糖,软糖,巧克力,牛奶糖)咱们一起来看看你认识的糖果,有没有来到我们的教室里!出示幻灯片,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二、感知体验
1、师:那么多的糖果宝宝都来了,和糖果宝宝交朋友开心吗?可是糖果宝宝遇到了一个小麻烦,它找不到家了。听:(播放录音:哎呀,我找不到家了,我的家在哪里呀?)
2、师:小朋友们,怎么办?咱们帮糖果宝宝找家吧!谁想帮助它?请你想个办法送它回家!(鼓励幼儿先进行尝试,从尝试结果找经验进行小结)你是怎么知道糖宝宝家在这里的?哦,他说糖是圆形的,家也是圆形的!他的观察真仔细,可是他找的对不对呢?听听糖宝宝说什么:“哈哈哈,我找到家啦!我是圆圆的,我家也是圆圆的`!”
3、幼儿动手操作
师:还有许多糖果宝宝在后面的桌子上,他们也找不到家,请小朋友送它回家!每位小朋友每次只帮助一个糖果,小朋友不要争抢,送糖宝宝回家时要大声的敲门:圆圆(方方)的糖宝宝,我送你到圆圆(方方)的家里去!
小结:这是小朋友送回家的糖宝宝,圆的、圆的、都是圆的!小朋友们都送对了,糖宝宝说谢谢你们!
三、糖果盒游戏
1、师:糖果宝宝家有一个糖果盒,糖果盒的两边藏着不同的秘密,他说:一、不能用眼睛看。二、只能用手摸。摸完用嘴巴说说糖果盒两边的秘密,谁想来?
2、请你摸一个,轻轻捏一捏、按一按,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说说糖果盒两边有什么秘密?(一边的糖果软、一边的糖果硬)
3、请你摸一个,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说说糖果盒两边有什么秘密?(一边的糖果大、一边的糖果小)
4、请你摸摸糖果纸,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说说糖果盒两边有什么秘密?(一边的糖果纸粗糙、一边的糖果纸光滑)
5、请你把所有糖果抓到手里,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说说糖果盒两边有什么秘密?(一边的糖果多、一边的糖果少)
四、糖果奖励
1、师:糖果宝宝太喜欢小朋友,要到你的手掌里和你做游戏。我说请你摸一个圆圆的糖宝宝,你就找个圆圆的;我说请你摸个硬硬的,你就找个硬硬的!你们想玩吗?
活动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实施过程顺利,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程度较高,但通过活动的实施,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有活动准备的问题,常规训练的问题及习惯培养等问题,现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一、常规训练问题
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幼儿日常常规的训练成果。本节教育活动中,第二大环节感知体验,是邀请幼儿参与将糖果宝宝送回家,在幼儿离座送糖果宝宝时活动室内秩序混乱,有的幼儿跑到老师的讲桌上,有的幼儿跨椅子,有的幼儿推椅子,既不安全,也暴漏了日常常规的细节问题。应提前训练幼儿有序参与,在摆放椅子时留有过道,方便幼儿通过;还可以分组寻找操作桌子。
二、活动准备问题
当幼儿送糖果宝宝回到家里时,由于需要检验和帮助幼儿巩固圆形宝宝找圆形家,方形宝宝找方形家,所以进行了成果交流。但在交流时直接将盘子放在桌子上,幼儿身高低,盘子颜色较浅,都是平面的,幼儿看不清楚。可在准备教具时准备一把椅子,将盘子房子椅子上,方便幼儿观察,或者使用投影,保证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
三、习惯培养问题
在请幼儿送糖果宝宝回家时,要求幼儿敲门,敲门的口令是:我是圆圆的,我家也是圆圆的。但许多幼儿都没有敲门就急着送糖宝宝回家了。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多询问,集体提问与个别提问相结合。“你听清楚了吗?”“谁来说一说”,近距离的互动强化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