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肯定和回顾,也是对他人经验的尊重和借鉴,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弟子规》心得体会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
通过近一年来车站组织学习《弟子规》,我们非常荣幸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弟子规》是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阐述。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再操劳,不再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做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其次在外要珍惜朋友及我们身边的人。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以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仁爱宽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
今后在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因为爱,才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学习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3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导,这本书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认真学习等等。
学习《弟子规》之前,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但学习《弟子规》之后,我认真反省了自己。
在各方面我都存在缺点,例如“孝”“余力学文”“出则弟”等我都有很深的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你时,应快速回答,父母交代的事情也不要偷懒。一读到这儿,我就深感愧疚,平日里,父母喊我,我也要拖个老半天。父母交代我做事,有时也会偷点小懒,甚至不做,读弟子规后,我一定尊敬长辈,认真完成长辈交代的事情。
“团结就是力量”既然我们有缘分分到同一个班,就更应该团结一心。《弟子规》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和同学团结,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可是我们有谁做到了这一点呢?我想很少吧!不过现在改正并不迟,如果我们想在一个优秀,团结的班集体中,就请你做到了这样一点吧!
时间流逝飞快,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很容易从年轻到老了,珍惜此时吧,“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啊!也许你觉得时间过得并不快,但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你手中溜走了,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用宝贵的时间来学习知识。
?弟子规》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许许多多,其中的人生道理更值得我们去领悟,去学习,感悟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4
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母亲递给我一本《弟子规》,叫我没事的时候看看。起初并不知道母亲的意图,只觉得是妈妈见我闲暇里整天上网玩游戏,让我多看看书、远离电脑游戏而已。但随手翻看了书的前言部分,我就明白了母亲的意图。她老人家不会是觉得我这个儿子在为人处世、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方面让他不满意?脸泛潮红的我忍不住快速浏览起全书,想从中发现自己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做法与书中所讲到底有多大差距。 然而刚读不久,我就被他所震撼,原来我平日里的言行、做法与古人谦逊、平和、仁孝的理念相聚甚大,《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将我的人生经历中的所有错都反射了出来。越读越感到自己前错太多,越发的感慨,越发感觉到《弟子规》是我们做人的指南,越能够体谅母亲的心思。母亲是盼儿成熟、盼儿成才。 《弟子规》的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学文》七个方面的道理。《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些都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然而,我们现代人又能做好哪些呢?而我又做到了什么呢?这不仅又让我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书中写道:“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个古代从三岁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们现代人有多少人知晓?即便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禁自问。看来,明道理而践行之才是真正的为人处世之道啊,我要学习的路还很远啊。
?弟子规》首先让我明确了“入则孝”的道理。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父母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面对这几句话,我感触最深,也受益很多。因为这正是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得最不到位的地方。对手头上的工作不能合理分配时间,经常一件事没干完就急着办另一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是经常敷衍了事,不能认真排除疑点。《弟子规》给我指出了毛病,并讲明了解决方法,相信我按照书上所说的去做,工作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那时起,自己时不时抄起此书,翻看两眼,感悟其中的道理,对自身的修养和品行以训诫。
上月,分局组织民警开展读好书活动,又向每位民警发放了《弟子规》一书。我又再次细读。细读全书,感悟其中的道理。书中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对照《弟子规》,发现自身的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弟子规》一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让我学着用书中的道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家庭生活和工作学习,我要努力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修养自己的品行。做一个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民警察。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绝大多数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有的家长在教养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们的自私言行和一些社会上的个人思潮影响着孩子,促使一部分幼儿只知索取,而不知给予。《弟子规》中提及的“首孝悌”,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人生之精华,适合孩子们好好学习,也适合家长细细品味: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
一、“每日一读”――明感恩。有句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每日一读”是我们在本学期实施的最新学习方法,利用晨间活动幼儿入厕、排队等候的时间,带着小朋友一起晨诵已经学习过的《弟子规》。不仅帮助孩子消磨了闲暇时光,而且还让孩子懂得利用好生活中的时间,好好学习,从小养成一种爱学习、惜时间的好习惯。通过诵读,孩子们对所学的《弟子规》内容,也变得更加熟悉了,对其中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清晰了!“诵读小老师”、“诵读小能手”等展示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乐趣。
二、“每日一说”――表感恩。小朋友都在排队洗手,刘子欣第一个洗好,但是她却站在门口迟迟不去拿饭菜。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走到她的身边看了一看,原来她一开始拉袖管洗手的时候,拉得太高了,现在想要把里面的衣服拉下来,就有点困难了。看着她很费力的样子,我主动对她说:“要不要老师帮忙?”见她没有任何反应,对我不理不睬地样子。我又重复了几遍,还是没有反应。于是,我对她说:“刘子欣,过来,老师来帮你拉。”而回报我的,还是默不作声,毫无行动。现在的独生子女早已经习惯了“王子”、“公主”般的生活,这种现象在我们班并不是少数,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个别谈话和集体教育,让孩子要懂得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说声“谢谢!”。结合孩子们所学的《弟子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尊敬师长,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应该如何回应,怎样做才是对人有礼貌。让孩子在事实中懂得道理,从小做一个知恩、谢恩、感恩的孩子。
三、“每日一做”――践感恩。孩子的行为培养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结合孩子在《弟子规》中所学的内容,帮助他们转化为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重在培养幼儿在仪表仪态上的行为礼仪,并贯穿到一日生活中加以强化和渗透。具体行为内容包括:知道饭后要漱口擦嘴巴,起床、入厕以后要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午睡时能将脱下来的衣物叠好、放在固定的位置等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看似细小的行为,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是帮助幼儿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首要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好的,并加以督促和帮助幼儿往好的方向发展,从小萌发自我服务意识,并感受到家人、老师对自己的细心照顾,关心爱护,建立感恩老师、家人的情怀。
四、“每日一评”――促感恩。有了好的目标,还需要好的行为来支撑;好的行为,还需要好的评价来激发。我们将本月定为“自我服务月”,并按照每周学习的内容和孩子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家长需要配合的方面,在周一的时候用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取得家园的配合!利用晨间谈话活动,树立孩子的周目标,鼓励每个孩子要积极地去完成,为达到最佳的目标而努力。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注重对孩子们在实施相关行为中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掌握他们各自的发展情况以及个体需要,及时对有进步的孩子加以表扬和鼓励。另外,我们还结合奖励的方式,除了在平时利用语言奖励、树立优秀榜样之外,我们还设立了“进步奖”“巧手奖”“卫生奖”等不同的奖项,平时做好观察记录,在周五的时候,一一根据幼儿一周的表现进行评奖,并提供了不同的奖品以资鼓励。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是不断成长和发展中的人,而家长也是陪伴孩子成长最亲的人。家长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教育孩子的方向;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今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利用家园平台,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手段,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6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规》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吗。”事后,爸爸和妈妈批评了我,我忽然间感到很惭愧,感到无地自容。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这件事令我羞愧难当,惭愧至今。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很好理解,自己身体受伤,亲友们就会为自己担忧,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损的话,人们不但会取笑自己,还会笑自己的父母教子无方,父母脸上也无光,从而又是不孝了。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一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感谢看购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梦想,还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涤。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