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心得体会

2024记者节观后感6篇

当小伙伴们观看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很多感想,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我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影片来进行写作,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记者节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记者节观后感6篇

2024记者节观后感篇1

14位媒体记者用亲身经历,讲述采访背后的故事,那些新闻报道之外的故事更加打动人心。_月_日下午,中宣部“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直播“云开讲”,华商报社的编辑记者认真收看学习,收获颇丰。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今年继续举办第_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_月_日14:30,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的14名记者在线直播,讲述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张兴莎以《湖南最后的慢火车》为题,讲述了她在采访慢火车过程中,坐上慢火车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山里故事。因为慢火车,果农的水果卖上了高价钱,生活富裕了,因为慢火车,果农们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张兴莎说:“如果说高铁是中国高速发展的速度,那么绿皮慢火车传递的就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14位记者的讲述饱含深情,每一个背后的故事都让人深思,催人泪下。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好记者倾情讲述采访经历,全面交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真实感受和深刻感悟,感情真挚、精神饱满,充分展现出扎实的新闻理论素养、高超的新闻采编水平、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华商报记者李婧看完直播后表示:《迟到十年的拼图》这个故事让人记忆深刻,完成拼图的过程,就是记者陪同不知父亲牺牲已十年的儿子,和一个撒下爱的谎言的妈妈,去西藏重走父亲英雄路的过程,记者的讲述让人感到了大爱和无私奉献。李婧说,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忘初心,走到群众中去,用心倾听读者心声,为人民发声,讲好陕西故事。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7篇《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感想》,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2024记者节观后感篇2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1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7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0位优秀记者讲述了他们的采访经历和故事,展现了全国新闻战线在2021年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优异表现,为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献礼。

记录伟大时代,见证难忘瞬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洪玫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中两个经典镜头创作背后的故事,表达对建党的深情礼赞;透过《夜空中最亮的星》,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三沙卫视记者兰真分享了她报道中国航天发射任务时的难忘经历;参与以年轻记者视角看的采访报道,辽宁日报社记者孙明慧坚定了在强国路上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

触摸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声音。多年跟踪记录袁隆平院士的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尧带来了这位大科学家毕生追求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想背后的感人故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李琳分享了在边境斗争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以青春的爱奉献祖国的感人瞬间;西藏山南市措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旦珠记录下西藏人民生活变迁的动人历程;中国邮政报社记者陈颢月以几位邮递员的邮路故事,传递着他们执着坚守、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

点亮心中灯火,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社记者李硕讲述中国奥运健儿在东京奥运会的世界赛场上展示中国伟力的精彩故事;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新华社记者徐泽宇以手中的笔和镜头激浊扬清、明辨是非,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歆旎分享了追踪报道云南亚洲象北移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历程。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不乏推动社会进步的引领者。但在奔涌向前的时代洪流中,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的行业奋斗者。

2024记者节观后感篇3

1支笔、1张纸、1台摄影机,我想这便是对这个职业最直白的描写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的名字叫记者,他们在路上记录着,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每个记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记录这个时期的变迁与发展。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时期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新闻事业有着虔诚与酷爱,始终坚守在新闻1线是每个新闻记者都遵照的职责所在。“好记者讲好故事”已进行了4年,而今年,我作为1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第1次以1个新闻人的角度观看了这个节目。

“我觉得能够用平实的语言或是镜头记录到生活当中最真实的故事,这就是1个好故事。当我老去的时候,可能会告知我的孩子,曾我在这样1个美好的新时期,记录了很多他人未曾发现的故事。”这是来自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崔真真在上台讲述前说的1段话,她的作品是《为了心中那束光》。记录他人未曾发现的故事,以后再把故事讲述给他人听,新闻记者做的工作或许就是这样的事情。而在办公桌下面放着的那3双鞋“高跟鞋、运动鞋、雨胶鞋”则记录了当代媒体发展的进程。融会新闻的到来,让每一个新闻人都必须变成能够适应电视、网络、客户端等不同平台要求的多技能人材。向全网实时直播“救济掉入10几米深枯井的两岁半孩子”,这或许是崔真真职业转型以来印象最深的1件事,也正是全网直播才能够让这条新闻进程及时的转达给每个关心的人。10几万次的转发,每个知道此事的网友都在心里祈祷着,祈祷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快点,再快点,孩子能够平安脱险。上千万人的见证当中,我相信,崔真真的心是最逼真的那1个,她拉近了所有关注事件的人,照明了全部世界。

新媒体的发展,让新闻从业人员不能不调剂自己的姿态,融会新闻这1概念的诞生也更好的验证了这类做法。网络的快捷程度,可让每一个具有互联网人及时的看到身旁产生的事,而这些他人未曾发现的事,就需要记者来传播了,第1时间到达现场,第1时间了解新闻概况,第1时间组织语言,第1时间向大众传播。穿着“运动鞋”跑遍每一个事发地点,用穿“高跟鞋”的姿态出现在屏幕当中,抑或穿着“雨胶鞋”进入受灾前线。讲述中,崔真真对自己的工作频频露动身自内心的微笑,由于喜欢记者这个行业,才能不论辛苦,不论做甚么,都觉得是值得的。

“我常常在黑夜中潜伏,在拂晓起身,当你已入眠的时候,我可能就在你周围不远处的地方盯着那些黑工厂、黑作坊和那些没法在阳光下正常运行的非法活动。”这是又1个触及我内心的1段话,来自北京法制晚报的徐焱在他的作品《暗访那些事儿》中说出了或许是他在内心憋了好久的话。暗访,或许对每一个记者来讲仿佛是1件不怎样想做的工作。暗访意味着记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目的,通过秘密手段取得新闻事实;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或许会遭到伤害;意味着1点光与1片黑的斗智斗勇。暗访2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切如此艰巨。徐焱在讲述暗访、跟踪2014年天津私屠滥宰猪肉的故事时,带着1丝丝自豪的感觉,可我看的出来在他背后还有着那晚有可能面临死亡的恐惧。1个月的跟踪才摸清黑作坊的规律和目的地,记者此刻仿佛在做着警察该做的事情,发现目标、蹲点、侦察、跟踪、拍摄,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联合警方及相干部门将没法在光明中运行的黑作坊1网打尽。固然,不能不说,也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才让暗访记者们看到了1个好的结果,发挥了为民除害、推动社会的功能。

正如徐焱所说的:“哪有甚么岁月静好!正式有像我们这样的媒体人和各行业勇于担当的人载体大家负重前行。固然,我们媒体人勇于做着1切的努力尝试,那是由于我们明白,我们背后有人民的支持,有党和政府做强力后盾。”记者历来都不是孤独的,在探访真相,发掘黑暗权势,在记者的背后有人民大众在支持着。新闻人做的是为百姓好的事情,不要怕那暂时的黑暗,由于未来1定是属于光明的,而暗访记者要做的事情,我想就是冲进去,为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而做成心义的事,做能够真逼真切帮助老百姓的事情,这就是记者的真理吧。

所有的记者都讲述着自己所见到的、认识到的、感悟到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平凡的我们不会去发现的平凡的事。所以只有用心去发现,才能够感遭到这些故事里所包含的真理。“1代人有1代人的奋斗历程。习总书记曾说:‘新时期的每位年轻人都具有出彩的机会’,而我们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真正美好仁慈的东西,永久的发光发亮。”这是来自衡水广播电视台的杜宁在她的演讲《新闻的导向,记者的职责》中所说的。

在记者的职责中,我认为,找准正确的第2落点、报导角度,拓展报导的广度和深度,让大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本质,为大众指引正确的方向,帮助大众构成正确的认识,澄清毛病的舆论,是1个重要方面。记者所发的每篇稿子,都应当为人们指引方向。

“做时期的记录着,做真谛的传播者,做中国梦的建设者。”在这个媒介飞速发展、融会新闻不断进步的时期,不管新闻人如何转型、如何与时俱进,不变的是对记者这份职业的坚守,对新闻真相的探访,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对中国精神的传播。真正需要记者做的是冲进新闻的第1现场,去找到每个新闻中的中国故事,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大国风采。

2024记者节观后感篇4

这世上写故事的人千千万万,作家、导演甚至是艺术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过文字来记录,有的故事通过影像来述说,有的故事通过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呈现。那么,记者这类故事讲述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这应该从新闻本质的特征上寻找答案,那就是——真实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艺术家的画笔,记者通过真实的事实来讲述这个时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猎奇的内容去迎合读者的窥探欲;有人为取利益,字里行间煽动情绪,挑起纷争,掩埋真相;有人打着记者的名义,搜寻公司的黑料,上门勒索敲诈;有人仗着自媒体的称号,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输出观点不顾事实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这样的后真相时代,受众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绪的宣泄,而非事实的澄清。记者千辛万苦做出的调查报道,可能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在市场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压榨之下,站在新闻道德的十字路口,记者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众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时代环境下记者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回答了应该如何坚守新闻理想的问题,为奋战在一线或是即将踏入新闻行业的媒体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在我看来,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见证中国奇迹的故事,还是坚守如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转变的故事;无论是信仰如英雄连队的传承的故事,还是忠诚如一家人世代守护祖国边境线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时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时代和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组成的,展现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从侧面反映时代和国家的变化与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实地记录和描写,自能准确地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没有人喜欢冷冰冰地说教,也没有人喜欢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不顾实际的赞美。许多新闻想要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树立正面的榜样,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词,将人物包装成了“纸片人”,干瘪空洞没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好故事,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骨架,以独特的精神为神韵,以和人民的联系为经脉,惟其如此,才拥有打动人心的可能。

一个好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一个好记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记者写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个好故事必定由一个好记者写成。一个好记者,他应该是忠实地陈述事实,警惕地探索真相,温暖地传递价值。同时,好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去记录历史车轮的轨迹;更应该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与丰富。

也许,探寻真相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危险,暗访记者每一次深夜尾随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较量,驻外记者亲历纷飞的战火,死亡就在一米开外;也许,采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风雪让车无法开动,他们扛着摄像设备冒着风雪走了十几个小时。

一个好记者,总是想着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关注在哪里,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一个好记者,总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记录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的故事”;一个好记者,总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媒体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理应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学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也可以看作是媒体人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的写照。

2024记者节观后感篇5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今年继续举办第_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6月23日14:30,巡讲活动将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记者在线直播,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最近3年,大河报记者团队接力聚焦“悬空老人”,持续追踪河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程,推动河南省、市、区三级加梯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18年的系列追踪报道,获得中宣部表扬和河南新闻奖一等奖。网络直播现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将代表河南媒体同仁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讲述河南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媒体的责任担当,再现一批心系民生的新闻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奔走的姿态和为民的初心。

据了解,记者杨书贞去年10月参加全国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经层层选拔跻身“全国30强”,荣膺“优胜选手”。去年12月,杨书贞作为全国巡讲团成员前往北京、石家庄、太原、商丘、新乡、洛阳等地现场讲述“河南好故事”,传递“大河好声音”。先后走进新华社、北京大学等单位,与宣传文化部门、当地党政机关、高校师生分享《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河南新闻工作者努力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河南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4记者节观后感篇6

今天,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前一起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

这里的每位记者讲的都非常出色,十分感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位记者栾子洲叔叔讲述的《老人与海》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栾子洲叔叔在海南采访的一位老船长,这位船长在知道记者的身份后送给了他一个礼物:一本更录薄。更录薄是复印的,叔叔却拿它当宝贝,它非常重要,因为是老船长苏承芬老爷爷祖传的航海记录薄,上面记录着南海上很多实用的知识,早期人们出海的重要航海地图,还记录着南海周边岛屿的位置,证明南海岛屿是我们国家的领土重要证据。最后主持人邀请了苏老爷爷来到现场,苏老爷爷拿着一个罗盘和真正的更录薄,讲述以前更录薄怎样使用,现场老爷爷还讲述了以前航海的时候途经每个岛屿都会在岛屿上面立个木牌“中国领土”,下次过来没有的话重新立,并且记录下途经岛屿的名称。

苏老爷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民,他的先辈们很早以前就知道南海三沙周边岛屿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我们国家的领土神圣绝不可侵犯。

爸爸的话:李伟奇今天看到了许多像苏老爷爷、边防战士……这样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给了他深深的感触。也体会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明白了要有一个真诚的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记者+演讲稿优质7篇

记者个人年度总结精选5篇

记者工作总结模板5篇

对记者的工作计划5篇

记者2023工作计划8篇

小记者站工作计划5篇

记者工作总结精选7篇

新闻记者2023年工作总结通用7篇

小记者竞选演讲稿8篇

新闻记者2023年工作总结精选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477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