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心得体会

孙子传读后感推荐8篇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作者意图和创作动机,读后感促使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书中情感的理解和共鸣,与他人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孙子传读后感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孙子传读后感推荐8篇

孙子传读后感篇1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传读后感篇2

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警句如篇首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千年来已成世人口语足见其深入人心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感悟与指南。但较为系统地阅读全书十三篇并有名师指导评点还是第一次虽属初涉但书中要文经反复揣摸领悟越觉其深奥而又贴切于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

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体现出孙子用兵之道乃"以计为首"。现代社会战争已较为少见但"商战"却愈加无情与惨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不得不察也"。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卖方市场很多商品均呈现短缺状态企业愁的是资金与产量不足无需太顾及市场的反映。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遍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而要使企业能够适应这种竞争经营者必需从产品选择定位内部各种机制的建立市场的开发与跟踪等各方面都要弹精虑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策因时而变因地而变甚至因人而变稍有不慎则祸及企业与"兵道"比较实际上现代商业角逐同样是智慧之争了。

现代商业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并非每个机会都能创造财富而利于企业。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现代的商业机会多诱惑大但如果不经细致的分析策划对于经营目标经营的计划方针以及实施程序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好谋划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才能使这些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利益。

孙子传读后感篇3

最近,我在班级里一直在看《孙子兵法》这本书,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孙子兵法》中的知识和奇妙的地方。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诸葛亮巧用“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是用来运粮食的。古代的时候如果要把粮食送到诸葛亮的军队里要很长时间,因为有很多地方都会受到阻碍,所以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但是敌人马上发现了这件事,所以偷了几个“木牛流马”,诸葛亮又派兵去抢回来,还说:如果敌人要追的话,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个方向就可以摆脱了。“木牛流马”的舌头被转了方向,就一动也不动了。我觉得诸葛亮很聪明。

接着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鼓作气”。有一次,鲁国和齐国又开始打仗了,齐国敲了一次鼓,鲁国却没有动;齐国又敲了一次鼓,鲁国还是没有动;齐国第三次敲鼓的时候,鲁国进攻了,把齐国打败了。第一次敲鼓的时候士兵的士气是最高的,第二次敲鼓的时候士兵的士气就会稍微减少一点,第三次敲鼓的时候士兵的士气全没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做事情也要争取一次做成。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以后我还会和小朋友分享《孙子兵法》的各种知识。

孙子传读后感篇4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孙武不仅是个理论家,更是伟大的实践者。他一生未尝败绩,皆源于他的战略思想。

在我们眼里,《孙子兵法》是一部奇书,有着丰富的东方智慧,它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欧洲,当年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手不释卷的兵书,正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它里面的智慧数不胜数。读了《孙子兵法》,我忍不住赞叹,古人是多么地有智慧。

?孙子兵法》让我知道了如何行军打仗,也让我多多少少意识到战争中战略思想的重要性。还让我懂得了行军打仗的道理:碰到强敌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不仅如此,我还认为读《孙子兵法》,就是在读一部历史与智慧兼有的旷世奇书。《孙子兵法》,时间与空间的差异都掩盖不住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它还教会了我许多词的意思。比如说:‘吾’就是‘我’,‘乃’就是‘是’。

?孙子兵法》不仅让我在学习上有了改变,让我更有耐心与积极性,还让我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从容的心态去对待周边的事物。

但有人却认为读了这些书没有意义。仔细想想,作者写书的意图,是对历史智慧的总结与传承,因为有了这种延续,我们才可以得到这么多前人的经验,从中获益。感谢《孙子兵法》,让我增长知识,不断成长。

孙子传读后感篇5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经典”。唐王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发达。”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军事方面、商业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孙子兵法》都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共13篇,分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在这之中,我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主导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和核心。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出现在《谋攻篇》中,意为不动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在孙子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作战中最好的策略。常言道:“伤敌三千,自损八百”,战争本身就是损人伤己的事,诉诸武力,损耗极大,破坏也极大,不动武而用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历史上许多的战役、战斗都是如此。

不使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这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字面上的意思。以最小的代价,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去得到最好的结果,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这句话的本意。

就拿上课来说吧,假如我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即使下课和放学再怎么玩,我还是能从容应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因为我已经在课堂上把老师所讲的都消化吸收了。我只花出了很少的时间,却得到了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才是“善之善者也”。相反,如果我上课时不听讲,就算下课和放学再怎么翻书,再怎么补课,花再多的努力,都不如上课认真听讲的效率高,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这就不能算是“善之善者”,也就违背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一种体现。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不仅在军事上十分有用,商业、经济或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用处。就像英国皇家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所说的,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好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兵法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希望我们都能铭记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结果。

孙子传读后感篇6

战争获胜的根本,就是以强凌弱、以众欺寡,而不是传统故事中那些以弱胜强、以寡敌众的所谓英雄。不懂得概率和历史的人们,往往从弱者、寡者的角度去思考战争,并崇拜那些所谓的英雄,同时渴望自己也成为这样的英雄。真正的战争,作为人类从动物延续而来的本性,它的真相就是:更强大的人杀掉了更弱小的人,人数更多的人干掉了人数更少的人。

抛弃传统的错误思维,抓住这个战争取胜的本质,我们才能够明白“虚实”的精义。它指的就是,无论我们在总体上是强是弱、是众是寡,在战斗中我们要通过各种策略方法,达到在某些地方、某些时间里成为强者和众者。避实就虚,“避实”就是避免进入敌人很强大、我们很弱小的境地,这样才能不败;“就虚”就是谋划进入敌人很弱小、我们很强大的境地,这样才能胜利。

从兵法延伸至投资,金融市场里真正的顶级英雄,就不是那些从弱势、从熊市偶尔胜利的人,而是那些能够找准市场的力量,避开危险、找准机会的人。他们是顺应市场力量的人,而不是突显自我力量的人,因此,普通人无法识别他们,更不会把他们当作英雄。真正的投资英雄是默默无闻的,他们懂得借用市场力量,承担极小的风险、收获极大的利润,而那些让大众追捧的所谓英雄,其实都是一些随机性下的傻瓜。

最后,本篇虚实之兵法发挥到极至,就成为了“无形”,“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实在是经典。这同样是投资的至境,我们已经融入了市场当中,就像一滴水融入了河流,消失了自己,达到了无形,完全是顺应市场的力量变化,最后获得常人无法想象的投资收益。一个御兵者,一个投机者,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他就是很好了。

孙子传读后感篇7

因为很喜欢看《三国演义》,看了两遍之后好想看第三遍。因为喜欢《三国演义》所以就想看《孙子兵法》。想多了解古代时期人们的智慧,看完了《孙子兵法》后真的让我觉得惊叹,前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忽视,《孙子兵法》真的是兵家经典啊,它是在春秋末年写的但很具现实意义,里面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的却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在开篇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因为我文言文的功底不太好所以要看看翻译才能理解到里面的深刻含义,“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的却如此,现在发动的战争大家都有目共睹,哪一方是正义的必然会人心所向必。得到“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子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孙子》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战争情况。它提出一些正确认识战争情况的原则和方法。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

2、“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即善于根据战场敌情的变化,去运用适宜的战法。为此,作战必须要预有准备,“先为不可胜”,但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切都要以敌情的变化为转移。

3、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孙子》认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军相争,双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险的一面。聪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把利弊俩方面都考虑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不愧为经典之作。

孙子传读后感篇8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十一篇“九地篇”的第三部分,顺详敌之意。

一、兵法解析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hui)。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傻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意思就是:

不了解各诸侯国计谋的,就不能与他们结交;不掌握山林、险阻、苇塘、沼泽地形的,就不能调动军队行军,不任用熟悉当地地形的人来做向导的,就不能得地利,九种地形的利害关系,有一种不知道,就不能称霸于诸侯、号令于天下的军队。那种能称霸诸侯,号令天下的军队,如果进攻大国,就能使大国的民众和军队来不及集中力量进行反抗,把他的兵威加于敌国,就能使敌国和其他诸侯国不能结交。因此拥有这样军队的国家,不必要同敌国去争着与其他诸侯国去结交,也用不着同敌国去争着在其他诸侯国国内培植自己的权势,只要伸张自己的主张,凭借自己的实力,要实行超出军法规定的奖赏,颁布超出行政常规的号令,趋势全军兵众就如同指挥一个人一样,命令他们去执行任务,而不必说明作战意图,叫他们去夺取胜利,而不必说明可能遇到的危险。

把军队放置在形势上处于危亡的境地,然后才能得到生存。使士兵陷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反败为胜。

所以,用兵作战的事情,就在于能伪装顺从敌人,并且详察他们的意图。要集中起兵力,攻向敌人的一点。这样,虽然长驱千里,也能够擒杀敌人的将领。这就是所谓的巧妙能成大事啊!

用兵作战,要知诸侯、熟地形、用向导,即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而且要精于计谋,这样才能成为霸、王之兵,震兵威、权威于诸侯国之中。而“顺详敌意”的谋略,则是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和心理,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把敌人引向错误,再敌人暴露出弱点的时候,乘机进攻之,从而取得主动权。

?百战奇法》说:“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能而示之不能”,属“诡道十二法”之一,可简称“强而示弱”。这样可以使敌人骄傲、上当,从而获得全胜。

二、古今实例

战争是智慧和实力的较量。战争客观地造就了兵家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随行用势,因敌权谋。用孙子的话说就是:“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所谓践墨随敌,就是说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和作战计划,都应该随敌情的变化而变化。践墨随敌是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争发展的有效法则。运用此法则,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论是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还是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开发,都必须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牢固地树立树立市场观念。

企业的产品只有通过市场到达消费者的手中,产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因此,市场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家要善于把握市场调研、预测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企业生产、流通销售和市场服务的各个环节。企业家的市场观念还必须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当今的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市场行情朝夕不同,,一些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时机有可能转瞬即逝。企业家要尽快了解市场情况的变化,要善于把握准确的信息,抓住时机,抢时间,争速度,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企业家要坚持一切为着用户的思想,敏感地感受市场的供需脉搏,关注市场的变化,以富有独创性的经营占领市场。市场观念是企业家的一个首要观念。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月亮河读后感推荐5篇

小说雁读后感推荐6篇

悌的读后感推荐5篇

狼外婆读后感推荐6篇

26水浒读后感推荐5篇

《坟》鲁迅读后感推荐6篇

散文雨读后感推荐5篇

丑小鸭读后感推荐6篇

柳妈妈读后感推荐5篇

马说读后感400字推荐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274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