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心得体会

爱心树的心得精选7篇

写心得体会是我对自己所学所思的总结和反思,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弱点和挑战,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心树的心得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心树的心得精选7篇

爱心树的心得篇1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我们班有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打人,经过慢慢的和家长沟通和之前的课任老师了解,这个孩子在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母亲在家也是棍棒教育,在了解这样的情况下,对这孩子多关心,遇到他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以沟通教育为主,不一味批评,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沙盘游戏等心理疏导活动……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指导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老师的好帮手。

爱心树的心得篇2

爱心、奉献,不求回报,讲求付出,从中收获快乐。这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的理想和心愿。

我是__级的一名青年志愿者,20__年x月,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组织并参与了一些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传递自己的快乐和爱心的同时,收获着我们自己的快乐和信念,并且让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有人说,志愿者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确,加入志愿者协会两年多来,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丰富了我的个人阅历。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不单单要学习,还要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拓展,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而现在我肩负着不单是普通大学生的责任,而是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比普通人更多的是激情、热心和奉献精神。只有做更多的志愿服务,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其次,锻炼了我的协调能力。作为一名志愿者,这就要求我们能协调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时间,很多时候工作与学习时间是有冲突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不能只顾工作将学习落下,又不能只顾学习而不工作。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学会了充分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两者兼顾。更重要的是,我明确了社会服务的意义。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做的都是无偿义务活动,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用心服务,传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让这精神像阳光一样洒满社会各个角落。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登上峰顶。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留下的足迹虽然会渐渐消失,但是却教会了我们学会积累。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最重要。有时候我们真心的为每一件事情做好了腕足的准备,但却以失败告终,可是我们不会气馁,我们会逐渐从中获得爬起来的勇气。虽然失败了,却离成功更近了。我们青年志愿者在工作中,也有拼成失败痛楚的时候,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整理好心情,端正态度。只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度,坚持努力不放弃,我们会慢慢成长,成熟,直至成为一个耀眼的星团。切实的为人们做实事,这便让人们心中温存了热,温存了让人快乐,让人感激的热。

进入青协一年以来,我们的干部干事秉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思想,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努力奋斗。家人,就是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起度过,快乐一起分享。这个家庭里,充满温暖,协作,宽容和快乐。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一起进退,青协的荣辱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学会付出,让别人得到暖心热,我们学会宽容,让别人得到更多的机会,我们学会给予,让别人收到更多的甜果。青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团体,我们相信,我们能用我们灼热的心,融化冷漠和无情,让世界处处充满爱,处处都有志愿精神。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不论时间怎么变,我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没有变。不

爱心树的心得篇3

在暑假闲暇之余,我有幸读了李xx老师写得《爱心与教育》。这是一本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之间一则则深动感人的故事。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教育手记,让我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一个基本条件去做好老师的。他说:“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如孩子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快乐和痛苦有哪些,这使李老师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连他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多么富有影响力的一位老师啊!

在书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有一个学生的'名字叫万xx——一个典型的双差生。它父母离异,家庭复杂,先后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过,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过,也和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有过一段流浪的生活。李镇西从激励其自信心入手,让自己和班集体共同关心他,用爱感化他,使其脱离过去那种不良的生活,从最初的勉强接受,到后来自觉的去除身上的不良习惯,行为反复,以致后来坚决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断绝往来。然后再想方设法从万同的学习基础出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为其留特殊的作业,进行特殊的考试,让一个在绝望、孤独中长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为一个因为自己活着而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实际上,李老师的做法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爱,也可以说是他对学生所做的越过我们一般教师能够做到的。尤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 作为教师还是应该有最为纯洁的思想,用一颗纯净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李老师一样觉得工作是幸福和快乐的,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将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作为老师,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对得起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共享教育的阳光雨露!

爱心树的心得篇4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培养优生,要注意: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二、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三、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树的心得篇5

不知不觉中,加入幼教中心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了一个月的时间。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刚刚开始的工作中还有些手忙脚乱。对于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内容还感到有些陌生。有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等着我去探讨。

刚刚入园的第一天,x园长带我熟悉园内的环境,让我消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在我感到力不从心时,园长给我一次次的鼓励。在我对如何上课感到困惑时,教研组长认真的为我讲解。在我面对课堂上不受控制的孩子们时,保健组长耐心的传授我经验,如何让幼儿安全的度过每一天。园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毫无保留的帮助我这个“新手”。

渐渐的工作进入了正轨,同事之间也由不认识慢慢变成了好友。从园长到普通的老师,我们总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我们是同事更是姐妹。上班了,谈谈工作;下班了,聊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生活渐渐有了缤纷的色彩,而对于幼儿园的工作我也有了彻底的新的认识。

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每天我都会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蛋,问问他们早饭吃的是什么,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当孩子们亲热的喊着x老师,叽叽喳喳的告诉我时,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我要把这份爱全身心地投入,爱护孩子们,了解孩子们,关心孩子们。

一天又一天,我感到孩子们已经喜欢我了,他们不但尊敬我,而且乐意接近我、亲近我。每当我走进幼儿园或走在路上时耳边总会想起一声声的问候,那一声声的“老师好”就如一阵阵的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这使我受到启示,那就是:谁把爱的种子洒向人间,谁就能得到收获。想到这些,我下定决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相对这些而言我所流的汗水是非常值得的。

此时此刻写到这里,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幼儿工作的核心是“爱”,这是园长常常叮嘱我们的话。我想说,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要投入全部的身心热爱这个职业,无愧于这个职业。

爱心树的心得篇6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想说:这份光辉来之不易,它需要悉心地经营、积极地探寻和恒久的坚持,否则,顶着一份"光辉职业"的光环再久,也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我相信:每个教育工作者在起初踏入校园的时候都会信誓旦旦"为学生奉献"、"用全部的爱去面对工作",可是,我们怎么去施与爱?如何能够让这些爱起作用?还有,怎样能够使得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得以持续?这些,才是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

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工作十几年的老师,我对此深有体会:教师这份工作做久了,是会出现瓶颈期的。或者因为疲累,或者因为惯性思维,我们会发现自己难以获得突破。的确啊,讲台不过三尺,教室不过几十平,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我们怎么闪转腾挪,才能开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我的方法是读书……

引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不仅是做题的地方。"这里面的寓意无论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适用的。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它不仅因为这本书中强调了"爱心"这个在教育行业耳熟能详的词汇,还因为作者李镇西老师在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并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的指导。

在《爱心与教育》中,有一部分关于"后进生"的内容。李镇西老师非常注重施与爱的公平性,他会努力让自己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即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而且,在对于后进生的分析中,他提到了家庭方面的原因,这一点,给我的启示特别大。

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一个误区,对"老师"的定义出现了偏差。我以为:老师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人;就是把教室的门关起来,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人;就是放学的铃声响起来,学生回家之后,就不再负有责任的人。原来限制我的不是三尺讲台,也不是教室,而是自己的想法,那扇未曾开启的心门啊!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讲了很多他本人和学生相伴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他本人用一种"全身心陪伴"的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命中,从而融为一体,互为支撑。这才是"爱心"的最高境界,他对学生的爱不是"应该去爱"那么生硬,而是能爱,想爱,不爱不行!李镇西所参与的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的成长和整个人生,这点值得我反思与学习。

在我的班级中,也曾有一名让人头疼的"后进生",他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上课公然顶撞老师,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找这位学生谈过很多次,他却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让我无所适从。终于有一次,这名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将我彻底惹恼了,我把学生的爸爸请来学校,想和他沟通下。没想到,这位父亲当着我的面就打了儿子两记耳光……

这位情绪激动的家长告诉我:他和孩子的妈妈早年就离婚了,他一个人带着儿子过,为了养儿子自己做着很辛苦的工作,他离开学校之前还叮嘱我:"他不听话你就打。"这些让我觉得猝不及防又无奈。

当天晚上,我想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提到的`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家庭。是的,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机会参与孩子的成长,真的应该时不时打开教室的门、学校的门以及自己和孩子的心门,去了解他们背后的生活,也许,那里才藏着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

我尝试着走近这名"后进生",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话、给他补课,看到他的手套坏了,帮他买了一副新的……而这名学生对我也从刚开始的抵触、防备到后来的信任。他开始对我抱怨父亲对他不好,开始述说自己没有妈妈的委屈……当某天放学之后,我和他一起回家,当着他爸爸的面儿夸奖他最近进步了很多,并委婉地规劝这位父亲不要经常打骂孩子的时候,我看到了昔日的"后进生"脸上绽放出笑容……

当然,这名学生因为基础太差,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成为一名各门功课优异的"尖子生",但是他开始认真听讲了,开始知道尊敬老师和友爱同学了,并且在我的鼓励下发现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这些,都让我觉得无比欣慰。

我不知道这名学生会不会在若干年之后像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写的那样,回到学校来,述说自己的成就,表达对老师的感恩……而且,这些对我来说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有一天,他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会非常放心。我觉得他不会再因为家庭的残缺而放弃自己,不会因为缺爱而仇视社会,并且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将来在社会的上的哪个领域,都会过得很快乐。

同时,我也特别感谢《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它打破了我的瓶颈,洞开了小世界通往外部天地的大门,让来自门外的风吹拂着我,拨开教育的迷雾,认识到爱心的本质和教师这一身份的真实意义。

爱心树的心得篇7

公益活动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公益活动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公益活动是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的一部分,我们所担任的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我们应该要求自己通过社团活动诸如公益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同时在公益活动中,也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公益活动就有部分体现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益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公益活动课,我和班级同学负责整场画板的搬运,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公益活动时间,提高公益活动效率,提高公益活动质量。

公益活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公益活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公益活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心得体会。公益活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最后要感谢给我们这次机会的组织者让我学到了蛮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爱教案精选5篇

姑姑的爱作文优秀7篇

爱心行演讲稿精选6篇

爱班级心得体会7篇

爱车辆心得体会7篇

不一样的爱作文7篇

爱班级心得体会模板7篇

城市的爱作文模板7篇

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7篇

爸爸的爱作文500字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316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