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心得体会

微电影的观后感8篇

通过写下观后感,我们可以回顾电影中引起的情绪和触动,保留那份珍贵的记忆,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的思考和感悟,是对电影艺术和创作的敬意和赞美,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微电影的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微电影的观后感8篇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1

今天是钱学森同志逝世三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今晚我们钱学森实验班全体同学观看了关于钱学森生平介绍的记录片《钱学森》,在此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是经历失败的,我们在中考中摔了一个大跟头,目前也落后于别人一大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对他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未来只能由自己来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来把握,我努力我无悔!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2

今天,我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了电影院看了《夺冠》,起初我还在想这个电影,不过就是讲了中国打排球的比赛呗,直到看完电影,我才深深领悟到其中的意义。

它主要讲了在1979年改革的时候,中国女排在一个非常老旧的地方,教练在训练她们打排球,后来进来了一位男同志,是新招了一个陪打教练,他训练着中国女排的各个队员们,她们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中郎平是个比较突出的突出的人,她与别人的训练不同,他的训练是体能方面为后面的为后面的主攻手做准备,就这样过了一年,他们收到了与江苏男排对打的消息,教练安排了中国江苏男排和女排训练,是因为男排的实力相当于日本女排,结果他们输了这给他们了这个给她们很大的打击和压力,但他们还是坚持不懈的训练,直到大年初一了都还在训练,看到这里,我被感动到了。终于到了她们和日本队相互pk的时候,中国队依靠韧劲和拼劲,最终打败了日本队,到此以后的五连冠,使郎平成了排球教练,她去了美国,在美国队当了排球教练,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功打败了中国女排队,最后辞去了美国教练的职务回归到了中国队,当教练以后她以多年的经验积累,改革创新,和强国巴西队对战之后一鸣惊人,夺得了世界冠军,电视机里和电视机外都是一片欢呼。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深处——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认知,或许,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探索到究竟,但这却是一个终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为什么我们要用赢来证明自己?”为什么我们在乎别人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要听别人的;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拒绝别人;为什么我们会愤怒;为什么我们会难受,这些疑问都指明一个观点“我还不够强大!”

在这么多队员中,年轻时的郎平令我印象深刻。由于负重轻,教练一直没有让郎平碰球。她一直认为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她坚持每天抬哑铃做蹲起,因为教练曾说不举到100kg就不准碰球。这根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瘦弱的身躯,怎能举起100kg?可她做到了。她凭着一股劲儿,一股不服输的劲。她不畏惧腰酸背疼,她内心充盈着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这是对排球的热爱。

我们羡慕着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聪明,孝顺,性格好,情商高,多才多艺,就好像他们是上帝的孩子,是女娲最完美的作品,可他们的背后呢?他们的背后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

女排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个人。中国女排是什么?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在和江苏男排比赛时,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与责任,这没有击溃郎平,反而这磨练了她,使得她更加优秀、更加完美。她们不再想着依靠个体夺分,而是以整体团队共同得分。

这是女排精神,是中华之崛起精神!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3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展示西方教育的不一样的课堂电影,折射出了西方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对问题学生给与更多的关爱,不抛弃不放弃,并积极的进行引导,着力正面的教育,有耐人寻味的一面。

电影以不紧不慢的节奏讲述一个才华横溢、却其貌不扬的音乐家马修,在“池塘之底”问题少年教养院代课的故事,他用音乐感化问题学生,耐心的培育学生,让学生重拾信心,其中的一位学生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

影片中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对待难缠的问题儿童的教育方式不同。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问题少年,司空见惯的体罚,学生被禁闭的最长时间为至少15天,由此学生极度叛逆,甚至可以火烧学校和校长的勋章。而马修老师体谅学生,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犯事的学生,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他冷静、耐心地找学生谈话,了解作案动机,让学生在内疚中悔悟,把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转变成教育学生的工具。

马修真正为学生着想,深度信任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尊重学生,认同学生的自身价值。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回响,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但是宽容并不等于放纵,是把爱融入到教育的智慧和技巧中去,抓住教育的恰当时机,为孩子做出引导。当学生犯规的时候,他私下处理,不包庇学生,也不让学生丢了面子,必要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强硬的一面,不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最终得到了学生和其他代课老师的肯定。

诚然,《放牛的春天》让本来是所谓的“无可救药”的学生,最后变得很可爱很努力。体现了国外教育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真正的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拓展了心智的发展,挖掘学生的优点天赋和才能,教师应该将以爱为原动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展所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有思想、有责任心的社会栋梁。

教育不是锤的打击,而是以爱似流水般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4

昨晚,看完《帝企鹅日记》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也不止一点点,而你之后上网查找了有关帝企鹅的资料后,更是心潮涌动,思绪万千,影片中的一幕幕又不时浮现在了我眼前……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片白茫茫的南极冰川,随后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帝企鹅——小小的脑袋、短短的脖颈、肥胖的身体、柔滑细腻的羽毛、尖尖的长喙以及白、黑和金黄的体色搭配,这些无不让帝企鹅显得更加可爱。然而上帝却好像跟它们开了个玩笑,让这些企鹅家族中最大、最漂亮的成员偏偏生活在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南极洲,而且帝企鹅们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十分有限。温暖的北部,广阔的海洋孕育着充足的食物,寒冷的南部,冰雪覆盖但环境稳定。然而为了保护新生的小企鹅免受气候突变的威胁,帝企鹅家族毅然离开安逸的北部,前往寒冷的南部繁衍生息。也许也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抉择才正凸显了这群勇敢的精灵特有的精神和品质,也才更加触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影片中,帝企鹅向世人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它们无畏恶劣环境的生存的勇气,更是它们为了繁衍下一代所表现出来的坚毅与顽强,以及那份纯真无私的爱情。

影片用一男一女的解说以帝企鹅第一人称的方式开始叙述整个故事:帝企鹅从温暖的北方海洋出发,一只企鹅,两只企鹅,越来越多的企鹅自发的汇聚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寒冷的南方进发,目的地奥默克。在前进的途中,当遭遇暴风雪的袭击时,帝企鹅都互相紧紧偎依,长长的队伍便形成一个球形,大家都深埋脑袋,坚强地忍受,团队的力量更容易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而那些沿途落队的帝企鹅在空旷的冰雪高原上“嗷嗷”地叫着,寻找同伴,黄昏时刻来临,后果便是死亡。在几百公里险象环生的旅途中,企鹅作为一种行动缓慢的物种,这样的历程是艰苦而寒冷的,而它们却顽强继续着。这一切只为了物种的繁衍和生命的延续。这种看起来柔弱笨拙、容易受伤的动物,在从北部前往南部繁殖的九个月的旅程中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抗恶劣环境的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到达奥默克才是一切的开始,影片将这里称为爱情的约会胜地,一对对企鹅开始在这里约会示爱,伴随着一系列我们看来难以理解而独属于帝企鹅爱情世界的舞蹈和嘶鸣,帝企鹅们开始了求爱仪式,很快它们就会形成一对一对的“夫妇”。等过了一段时间,雌企鹅拨开浓厚的羽毛,露出的双脚上就多了一个“蛋宝宝”。这时,雌企鹅已经筋疲力尽,要到北部补充能量以回来哺育孩子。蛋宝宝被小心翼翼地转交父亲,由父亲孵化。而当寒冷的冰雪降临奥默克,在这个平均温度只有-40°的地方,雄企鹅黑黑的背部全都结上了白色的冰霜,而他们依旧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一个爱情的承诺,是一个永远的约定!漫长的日子过去了,帝企鹅爸爸们早已饥肠辘辘,小帝企鹅也已出壳,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雪白的世界。此时有些体力不支的雄企鹅早已倒在了风雪严寒之中,那一刻仿佛意味着这群刚出生的小生命中蕴含着何其沉重的份量……其实,人类的爱也不过如此。仅仅是静静地等待,没有华丽的画面和生动的词藻,然而这些美丽又勇敢的精灵却在无声中谱写了一曲震撼心灵的生命的赞歌!

雌企鹅的使命也并不轻松,它们再次历经漫长的跋涉。当企鹅们终于寻找到入海口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跃入那小小的冰洞,刹那间镜头中的帝企鹅们已不再是步履缓慢的动物,它们变成了一支支脱弦之箭,在海洋中畅游。然而,大自然的规则向来是弱肉强食,当企鹅们在海洋中捕食小鱼来积聚食物时,同样也面临着更强大动物的威胁,于是总会有雌企鹅丢失生命,这就是生命的代价。然后又是漫长的返回奥默克的归途,另一边是小企鹅的饥饿的召唤和雄企鹅的等待。母亲们用声音寻找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相逢是令人激动的,然而幸福总是短暂得令人可怕,接下来便又是离别,雄企鹅出外觅食,雌企鹅照顾孩子。这样直到小企鹅长大,它们也会回到北方,接下来便又是一次次的轮回,生命的轮回,伟大的轮回!

闭目凝思,在南极洲那样恶劣的环境中拥有生命本就是个奇迹,哺育生命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帝企鹅们却用自己的坚毅与顽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确,帝企鹅为下一代所作出的一切令我们敬佩,而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细想想,从自己呱呱坠地的那天起,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心,虽然没有帝企鹅那样寒冷的环境,却着实扛起了生活的艰难,我想这种艰难并不亚于帝企鹅哺育后代的艰难。当然我们的父母与帝企鹅也有相同点,其实也是一切生灵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子女无私的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不需粉饰的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是自然界最伟大的爱!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还沉浸在《帝企鹅日记》给你的感动中,何不收起那份感动来体会我们身边的感动,来感恩我们自己的父母呢。从这一刻起,作为已经成人的我们更应该发掘出人性中最可贵的品质,学会感恩父母,珍惜生命;学会承担责任,担起生活;学会无畏艰难,回报社会!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5

1976年7月28日的那个夜晚,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23千米,范围多达14个省、市、自治区。整个唐山市在23秒后变成了废墟,共造成24。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人民币,地震罹难场面为世界罕见。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地震前的幸福融洽。但地震爆发后,面对即将倒塌的楼房,丈夫方大强与妻子元妮抢着去救被困的龙凤胎方达与方登。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自己却在营救时不幸遇难。这一切都发生在妻子元妮的眼前。震后人们发现了废墟下的龙凤胎方达与方登,但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若要营救,必定会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元妮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救弟弟”。而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姐姐的心中,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方登在被王德清夫妇收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喜欢说话,因为方登拥有一段痛苦的记忆,并不是她不记得,而是她忘不掉。方登高考后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杨志产生了感情。

方达虽然被救但却失去了左胳膊,元妮以母亲无私的爱抚养方达成人。成年后的方达去杭州打拼,干出了一番事业。

32年后,汶川地震让这家人再次相遇。

在国外定居的方登听说汶川地震,作为一名医疗志愿者只身前往。身为企业老板的方达也带领员工参加了救援队。在救援现场,姐姐在一旁听弟弟与救援人员的述说后,姐弟终于相认。身为人母的方登在救援现场亲眼目睹了一位母亲,不忍心看到救援队员再次受伤,忍痛锯断了女儿的双腿。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救弟弟”三个字的痛苦与折磨。地震的23秒拆散了这个家庭,却让压在水泥板下的女儿方登怨恨了母亲32年。

影片的结尾,叙述母亲得知女儿死而复生时内心的激动与感情的纠葛。当女儿踏进家门时,母亲低垂着头不敢正视女儿的眼神,包饺子的双手不停地颤抖。方登看到了自己儿时照片下依旧摆着几个硕大的西红柿,想起了地震前一夜母亲答应第二天买西红柿给她吃。而这一天却足足等了32年。母亲最后对自己当年的决定给亲生女儿下跪认错。

所有的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子女,将最无私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哪一位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生命呢?很多时候,父母所做的决定不一定是正确的,但绝对是最无奈的。

?唐山大地震》,是在诉说生命的真谛。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6

暑假中,我去观看了网红片《流浪地球》。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听说它的主演有我的影视偶像吴京。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主要讲了:地球的'环境因人类而变化,不适合人类生存,再加上太阳核老化导致其膨胀,地球即将被吞噬。联合国政府下令建造一座宇宙推动器,将地球推至木星,并造一座宇宙空间站,令各国优秀航天员在太空观察地球动态。其中就有我国刘培强中校(吴京饰)。最后刘启(片中是刘培强中校的儿子)和王磊上尉一队救援队决定把木星点燃,将其动能把地球推至安全区域,开始流浪之旅。

这部影片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个片段就是:在刘启和王磊上尉的救援队途经上海往苏州救援时,刘启看到了上海奥运大厦的残垣断壁、路旁破旧的汽车和孤零零的“东方明珠”时,不禁问道:“我们家为什么变成这样了?”这时,刘启的外公说:“你们不知道,在过去没有人关心环境,人们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那一刹那间,我怔住了,现实难道不是如此吗?人们拼命地赚钱、疯狂地赚钱。钱虽然多了,但却少了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保护环境,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的资源,不能过度地使用;我们不能为钱而少了那么多珍贵的东西。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7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爱国书籍,名叫《我和我的祖国》。这本书是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奶奶担任主编的。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伟大复兴、圆梦工程和美丽中国。

在“伟大复兴”这个篇章中,《一秒都不能多等》这篇文章让我感到了:在外国殖民者占领我国香港数百年的情况下,我国人民不畏强权,在1997年7月1日使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在这之前,我国代表团为了维护中方主权,坚持认为英方国旗应该在1997年6月30日23:59:58降落,而中方国旗则要在1997年7月1日0:00:00准时升起,而英方坚决不同意。为此,中方和英方进行了16轮艰苦的拉锯式谈判。最后中方如愿以偿,准时准分准秒地让香港回归祖国。

在“圆梦工程”这个篇章中,《让“北斗″为你指路》这篇文章让我感到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强大,因为它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而且北斗系统还能为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图信息、森林防火、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众多领域服务。这是很少有卫星导航系统能做到的。这让我感到了我国科技的强大。

在“美丽中国”这个篇章中,《许海峰:零的突破》这篇文章让我感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日益强大,而我国体育事业强大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正是因为这两种精神,才让我国的运动员屡次夺冠,站上国际体育事业的顶峰。

正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所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没错,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己的祖国,在社会上会遭人排挤,遭人歧视,甚至没有了生存的意义。就像现在的阿富汗难民,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安宁。而我为我生在一个强大的祖国而骄傲。

微电影的观后感篇8

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南京大屠杀——使一个人间天堂变成了一座可怕的死城;30多万人的性命被日本鬼子残忍的夺去了。当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心被日本鬼子凶残的行为震撼了。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很快就占领了我国的南京。他们有组织,有预谋的开始了他们那可怕的行动。一进入南京城,便用机关枪扫射中国人,仅仅六周的时间,原本繁荣的南京城变成了到处散发着尸体腐烂的气味的死城。

为什么?我们泱泱大国,居然遭到那一个小小的日本的百般蹂躏?在那六周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被活埋。让我过目不忘的是两个日本鬼子竟然举行杀人比赛,把一条条的人命当作游戏!还有一次在一阵机关枪的扫射后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孩子活了下来,孩子的哭声引起了小日本的注意。一个军官想一刀杀死他,可是,这是另一个日本人用手拦了一下,慢慢走向小孩。我本以为他还有一点人性,可他的行为却让我的心更加的震撼!他竟然往那个孩子的身上放了一个炸弹,一个小孩的性命就这样失去了。我好想问一下他们:你们还有没有良知?你们还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怎么会这么残忍?在那六周里,30多万人呀!

日本人曾狂妄的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可宁死不屈的江姐,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还有成千上万的爱国英雄们,它们抛头颅,洒热血。这无疑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个有力的回击,让中国重新站立在东方。我想:过去中国之所以遭到小小日本的蹂躏,是因为我们的落后,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八国联军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当然,睡狮已苏醒,如今的新中国就像一条巨龙在腾飞,如一颗明珠璀璨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我们要更加发奋学习。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用自己的力量振兴中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关于电影的作文7篇

电影焦裕禄的心得体会6篇

微课程的心得体会8篇

微课程的设计心得体会优秀8篇

微销售的培训总结8篇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微成功的演讲稿模板8篇

微成功的演讲稿精选8篇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微课程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157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