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溜溜 >心得体会

读《边城》读后感参考8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和观点,认真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边城》读后感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读《边城》读后感参考8篇

读《边城》读后感篇1

沈从文先生常说“美丽总使人忧愁”。《边城》里的翠翠是美丽的,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对老船夫的感情真挚而感人,对傩送二老的感情朦胧却执着,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却始终不知道也没人告诉她,她应该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幸福,最终只能在一片凄苦之中,孤独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归期的爱人。老船夫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条渡船,不知把多少来来往往的人渡过了小溪,“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他深爱着翠翠,他唯一的亲人便只是那个女孩,他总是在为孙女将来的生活而担忧,最后却还是在失望和遗憾中死去,就连撑了一辈子的'渡船也被涨起的大水冲走了,这是何等的悲凉啊。

天保和傩送也都是好男人,两人同时爱上了翠翠,却因为兄弟之情而相约采用了美丽浪漫的“走马路”的为爱人唱情歌“竞争”方式,做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弟弟先唱,明知不是弟弟的对手之后就主动离去,在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也不知是为了心中美丽而死,还是因为心中的忧愁而死。傩送二老爱着翠翠,宁可不要碾坊,却因为一连串的误会,最终又因天保的意外死去而将爱意深深埋在心中,却又难以割舍,最终只能带着深深的自责,选择远行,把遥远的期望留给了翠翠。傩送几年前与翠翠的偶遇是美丽的,心中萌生的爱意也是美丽的,却因为彼此的误会交织着家庭的压力,而最终酿成了令人失望的悲剧。

读《边城》读后感篇2

周五下午在学校听了《边城》讲座,晚上回来乐乐跟我说她周末需要把自己写的一篇《边城》读后感打成电子版,我一听,额?这什么情况?为何要打成电子版?难道是....这么多年上学的经验告诉我一般都是优秀作品才会要电子版,有可能会展在教室外面的,可乐乐只有在小学阶段展出过一两篇文章外,就再没展出过,难道这次....?乐乐听出了我的意思,自言自语说“也不知道老师怎么想的,我写的东西,能有什么,为什么还要我写的东西?害我周末多了一项作业”我赶紧鼓励她可别这么说,说明你这次写的一定有进步,所以老师才要收集你的。

这项作业乐乐是在昨天晚上完成的,我开始跟她说我给她打,乐乐说她写的那张纸不太好,墨水又多,很多地方都浸湿了看不太清楚,还是她自己来吧,于是她自己把这篇读后感打成了电子版,而后传给了老师。今天,我抽时间看了看她写的`这篇文章,别说,还真是有进步呢!作文一项是乐乐的弱项,能把读后感写成这样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我问乐乐是自己写的还是网上抄的呀?乐乐不屑的回我说你才网上抄的呢!她说她只有个别情节有点记不太清所以上网查了一下情节,内容还是自己写的。这让我更加刮目相看,平常也没见她对这篇文章很喜爱,感想还挺深刻,难道是我带她去过凤凰找到感觉了?

不管怎样,这也算是乐乐整个中学阶段一篇比较好的文章,赶紧记录下来留念吧。

读《边城》读后感篇3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如水的平静,没有战争的那股硝烟。它描写的是住在山区的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女翠翠的平静生活。在那个山村里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朴素的人的一张张面孔。

作者曾经讲到:世间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规规整整地写下“沈从文”三个字,我就立刻会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沈”姓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而是因为他如水的性情。

他曾在写于一九三一年的《自传》中说:“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关系。”

我是住在海边城市的一位中学生,对于水我是不会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从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领悟到了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

“正因为工作真正贴近土地人民,只承认为人类多数而‘工作’,不为某一种某一时的‘工具’,存在于现代政治所培养的窄狭病态自私残忍习惯空气中,或反而容易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强力压迫与有意忽视。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顺利工作环境,也并不容易。但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确,信心坚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时,将无疑依然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他的这段话极具预见性,随后不久,他就因为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强力压迫和有意忽视”,连“稍微有自主性的顺利工作环境”也不可得了。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当时达到处境是非常之艰难的。

?边城》就是从这样一个人的笔下刻出来的,是多么的生动传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这山水的哺育中长大的,这一点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梦多少渴望。

读《边城》读后感篇4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一座宁静古老的城,还有一群善良淳朴的人。

书中有大量笔墨描写山城的自然美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向往之处。生活在现代城市中雾霾、酸雨的阴影之下,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小城更容易深入人心。

水是山城的一大特色,为这座小城增添了不少灵气,也是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儿的水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如此干净澄澈,当地过渡人累了、汗了、喝了酒的,就着河水洗把脸也是极清爽的事。不仅如此,水给当地人带来许多欢乐、热闹。每当到了端午,大家都聚集到河边,看河上的龙舟如箭一般向下游射去;赛船过后,为了增添节日的愉快,人们都下水竞争捉鸭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都离不开水,更显这条河流于当地人的宝贵之处。作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方式,人们的'生活、当地的贸易,离不开水的工作,都使水成为当地人们生存与快乐的源泉。

这座小城就像许多小家构成的大家庭。城中只驻扎一些戍兵及五百家左右住户。人们过着安静闲适的生活,如书中所写的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这像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一样,与现代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的城市生活截然相反,它给人带来无比安逸闲适的感受。与小城里安静平和的情形有所不同的。是城外小小河街,这里作为商业贸易接头处,经贸发展起来,虽然宁静被打破,但也还是一处平静安宁的地方。

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宁静、风俗淳朴小城的又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十分敏捷勇敢,不拘救人救物,每当涨水有人遇难时,他们定会伸出援手,并把这当做一种愉快的冒险行为。他们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妓女,也是有人情味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甚至他们觉得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掌水码头的顺顺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守渡船的老人恪尽职守几十年,做着渡船的工作也是极有责任心的;老渡人的孙女翠翠,单纯爽朗,性格之中没有一点娇柔做作生活在小城中的人都十分简单且易满足,他们没有出大人物的抱负,而是说:我们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轻人,就够了。话语中流露着真挚与淳朴,不免让人感动。

边城给予人感触最深,除了美好景物,更在于美好的人性,它向读者展示着一种生活和态度。边城是否也对应着城市中的那些人事物,是这个物欲横流、人心复杂社会中向往的一块纯净宝地。

读《边城》读后感篇5

怀着一颗明朗、恬静的心,我翻开了《边城》,一本赞颂乡土人情的中篇小说。情节也许并不吸引人,但书中所写景物,着实让人着迷。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伸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说一开始便描述了如此美景,引人入胜。而主人公翠翠就生长在这美丽的环境中。

文中所写的自然风景,尽显民风的淳朴。在这淳朴的民风中,翠翠单纯、善良的特点依旧那么引人注目。她好似一颗水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过客。

翠翠自打出生就只有爷爷、小黄狗、渡船。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翠翠与爷爷平淡而孤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描写了他们与自然共存、相适应的生活。淳朴的民风、善良的本性,在清澈的河流、湛蓝的天空、清爽的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善良的本性愈加突显。

但文章在描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外,掺加了爷爷和翠翠生活中的凄凉。拿翠翠的爱情悲剧来说,翠翠梦幻般的爱情天使一般从天而降,却在翠翠伸手去接住它的那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总是有隔阂的,不会有人做到完全将心掏给他人。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悲哀之处。

总的来说,《边城》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没官场腐朽、明争暗斗,没有功成名就、利禄势利的净土,令人心驰神往。

回首看看今天的社会,到处充满着金钱唯物主义。人们为了一己之利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多少人都为了那永不可能满足的私欲丧失人性。与湘西比起来,完全就是地狱式的轮回永不止息。贪婪的心随着得到的越多而愈加贪婪,完全没有了丝毫的淳朴。

身处在当今,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没人知道,也许只能让经验与教训,去带回那些迷失在黑暗中的人。

读《边城》读后感篇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清水秀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小溪潺潺,溪边一户人家,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相依为命。老人与女孩负责过渡人渡船。他们相伴在清晨听鸟鸣犬吠,相靠在黄昏看朝霞余晖,十分悠然自得。后来女孩与掌水码头的两个儿子相识,他们都喜欢上这个女孩,最后大儿子为成全弟弟,伤心外出却遇难,而二儿子因愧疚哥哥便未迎娶女孩,女孩的爷爷也在风雨中离去。女孩执着的等待二儿子归来。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在这本书中用许多笔墨来刻画翠翠这一形象。从黑黑的皮肤,水晶清明的眸子,为人天真活泼又乖巧到初遇二儿子傩送情窦初开的羞涩……沈从文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大儿子天保性情豪放豁达。二儿子傩送眉清目秀,聪明富于感情,很受父亲偏爱,人称“岳云”。傩送从与翠翠初遇被误会了自己好意到与哥哥轮流唱歌追求翠翠,再到最后的因心里对哥哥有亏欠不愿娶翠翠,很富有情感。爷爷也是整本书中关键人物,爷爷善良淳朴,热心好客,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害怕翠翠走母亲老路,结果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只能撒手而去,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书的结尾"或许他永远不会回来,或许他明天就会回来",哀不伤,在凄婉中结束。两颗双子星,一颗在这头,一颗在那头。无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的观望。他一半的热情随哥哥的死而消失了,内心的自责又将另一半隐去,在某个寂寞的早晨,二老悄悄离去,带着满心的伤痛,去寻找自己的命途,留下翠翠无止的等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二老的行为不免有些责备,他辜负了翠翠的一片痴情。也许对翠翠来说,等待纵是孤独,但已在最美的年华相遇,夫复何求?结尾造物弄人,但我们知道,并非每个故事结尾都是完美的,有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故事也会更加真实。

边城原始淳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了一种淳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和人生,也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读《边城》读后感篇7

我再三犹豫着,还是踏上了那条破旧的小木船。

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小木船就这样慢慢晃着。摇船的那个老船夫,默默地微笑着撑着蒿。我也沉默着,不打算问他带我去哪里,就放任自己在酉水上随碧波一起慢慢飘荡。

湘西,美丽的湘西,你究竟打算告诉我什么样一个故事......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船夫忽然低低地开口问道:“你是要渡河,还是要往前走?”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连忙接口道:“往前走,当然往前走。”

我们又沉默了,过了不知道多久,眼前忽的开阔起来,背后高大秀丽的山,被微风吹起涟漪的水,都变得清晰了许多。我正痴迷地看这美景,听到一个爽朗的少年声音大大咧咧地问:“是谁?”还没有反应过来,又听到一个带着些许羞涩与懊恼的清越的少女声音急急地说:“是翠翠!”

我好奇地站起来,想要看清那两个交谈的人,却只看到木质码头上两个风姿卓越而模糊的人影。交谈声还在不断地传来,我听着两个声音对歌般的一问一答,不禁莞尔。一来二往几句后,那男孩走了,不多久,又一个人过来了,他说二老要他把那个叫翠翠的女孩送回家去。“二老是谁?”翠翠嘴上这样问,我在心里这样问。“…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

我又坐了下去,那个老船夫又用他低低的声音告诉我,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天保,二儿子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二老,名叫傩送……

“你是要渡河,还是要往前走?”老船夫的询问打断了故事的人物介绍。我又听到了一样的问题,这次却心情很好的说:“请继续往前走。”

船又慢慢地摇晃起来,我在这这摇摇晃晃的船上打起了盹,脑袋再次清明起来时,便看到一个老人和方才见过的傩送二老在说话。“那老人是翠翠的祖父。”老船夫悠悠地对我说。我好奇地起身来,映入眼睛的是傩送笑的烂漫的一张脸,那张脸用很纯净却愉悦的声音说:“伯伯,若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动得了翠翠的心,我赶明天就自己来唱歌了。”

我心里微微一动,若是我听不出这情意就怪了。老船夫没有再往前走,晚上,我悄悄地下了船,跑到了路上,没多久便看到了傩送的身影,我又回了船上,听傩送唱了一夜淳朴的山歌。

第二天,老船夫告诉我,翠翠撑船的祖父和翠翠都以为那是大老天保唱了一夜的歌,说罢这个,又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我看啊,翠翠倒是对那个二老喜欢得紧。”我一下子就乐了,天保和傩送喜欢翠翠,翠翠却喜欢傩送……我正打算继续发呆下去,岸上忽然喧闹起来,老船夫跳下船,说他去看看。我独自坐在船上,心里却有点不安,这时老船夫回来了,告诉我说天保外出闯滩,船出了事,落水遇难了。

我瞬间凉了半边身子,又听到了老船夫问我那个问题:“你是要渡河,还是要往前走?”我抬起头来,定定的看着他,这次我并没有很快地回答,而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往前吧。”

出乎我意料的是,老船夫并没有接着向前走,而是在茶峒停了下来。夜里,狂风暴雨肆虐,我一边默默裹紧身上的衣服一边看着已变成墨色的河水,不一会儿听到了哭声——翠翠的哭声。我蹑手蹑脚地上岸去,看着那个因为祖父的死哭的肝肠寸断的女孩,她还是有小鹿般的眼神——小鹿般的,受惊的眼神。傩送无法忘记天保的死,出去漂泊了,留下翠翠孤零零一人,只有老马兵前来陪着翠翠,漫漫地执着于爱情,等着傩送回来。

我这次知晓了结局,又默默地坐回了船上。老船夫本来抽着旱烟,忽然长叹一声,幽幽地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明白他说的是傩送,便也不接话。他又问:“你怎么想?”

我本来是有许多话堵在心里的,被他这么一问,也就不假思索地说:“悲剧,不太寻常的爱情悲剧。”老船夫低低地笑了一声,问为什么。“首先,翠翠和傩送的故事不是从开始就是悲剧的,他们曾经遇见彼此,曾经互相暗恋,曾经以歌递情,之所以我会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那么悲伤,是因为当初的相遇那么美。我已经习惯了纨绔公子和名门千金海誓山盟的场景,看遍了漫天烟花下男孩对女孩说“我喜欢你”的幼稚的浪漫,厌倦了繁华的都市或酒吧里所谓年轻人的一见钟情,可我看到他们才发觉原来这种青山绿水围绕的相遇,竟然这么美,因为这是他们彼此相遇相识相爱的契机。记得有个作家说过,悲剧中的欢乐是为了让人在结尾时的悲伤加倍,你曾有多快乐,就得用双倍的悲伤来买单,”我学着他的样子叹了口气:“这是形容他们的,最精辟的话。”

“那你觉得这里面的人们怎么样?”

“怎么样?”我想了又想,才迟疑着说:“依我看么……最可怜的是天保,最无辜的是翠翠,最孤独的,”我想笑笑,却苦涩的笑不出来,“是傩送吧。”我犹豫了一下,慢慢地开口:“天保错爱上了翠翠,只能说是没遇到对的人。他明白这样单恋不会有结果,所以才拱手而出让翠翠和心爱的人两情相悦吧,但遇难这件事只能说是天命。他没有爱情,又遭遇事故,所以他很可怜,只能祝他来世幸福吧。翠翠是无辜的,她只是渴望爱情,但谁能料到命运会如此安排呢?但翠翠有一点特别令人敬佩,她留了下来,守着渡船,等待傩送,虽然可能这样的等待不会有结果,但这才是她刚强的一面,这也是我认为的应该信命不认命的精神吧。至于傩送……为什么说他孤独,他爱翠翠,但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单恋,也许他去给翠翠表白心意的话他就会知道翠翠也喜欢他了。所以说对他而言无论是对翠翠的爱还是对天保的自责与愧疚,都是他独自承担的,是他一个人的。他一直在孤独的追求自己真正渴望的爱情还有亲情——从他拒绝其他女孩可以看出来,他是有在追求。但是天命有变,所以他选择孤独的黯然的离开。”

“然后呢?”老船夫又问,像是鼓励我说下去。我深吸一口气,说:“我看过很多或喜或悲的故事,但都会有一些反派角色在里面,扮演棒打鸳鸯的恶人。但这个故事,没有。”我顿了一下,看他没有反驳的意思,便继续说:“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做错,他们或是为了别人好,或是孤独地追求着爱情,或是放手成全他人,可以说每个人都在做着正确的事,但结局却如此出人意料的悲伤。这该怪谁啊?只能怨命运吧。这也是为什么,我无比悲伤的原因,实在是造化弄人啊。”

“对!”老船夫站了起来,说:“那现在,你是要渡河,还是要往前走?”

我懵了,故事不是结束了吗?可是,又隐隐地不甘心,傩送还没回来呢,翠翠还没有嫁人呢,不管我看不看得到后面的故事,但我依然希望翠翠能走下去,带着她的刚强,小鹿般纯净的眼神,和对爱情的美好期望和追求,走下去。于是,我也仰起头来对着他笑:“往前走,当然是往前走。”

“好嘞!”老船夫爽朗的笑了一阵,回过头来说:“丫头,你做的很好,是时候上岸了。”

我向缓缓靠近的河岸看去,离开前的景象一点没变,好像刚才,就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唯一真实的,是我面前这这掀起斗笠露出一张儒雅面容的老船夫。

我跳下船,犹豫了一下,回头问道:“先生贵姓?”

老船夫倒也不拘泥,温和地笑着说:“免贵姓沈,字崇文。”

我在岸上站了很久,想起的是翠翠清秀的面容,听到的是傩送高亢的歌声,看到的是沈先生撑着竹蒿的背影,最终,那身影也被掩盖在朦朦胧胧的烟雨中了。

湘西,美丽的湘西,我终于明白了你要告诉我怎样一个故事......

读《边城》读后感篇8

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土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地忧伤,像是触及了什么,是童年某个太阳温暖的下午,还是现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就是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翠翠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那个可以让她连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带得很远的人开始,她就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旧无法摆脱母亲的命运,唯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先生将这么一个善良的童话描绘得这么悲伤,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群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淳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总在想,取名边城,在先生心里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也许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寻我的边城,寻心灵的那份宁静,我想我是会有一座边城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绿野仙踪读后感参考7篇

边城读后心得体会5篇

读秘密的读后感参考6篇

读《小王子》的读后感参考6篇

读童年书的读后感500字参考7篇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参考5篇

边城的观后感600字7篇

读文盲读后感8篇

读好书,读后感最新8篇

读红星闪闪读后感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760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