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和感悟,审题不仔细,作文容易偏题,影响整体表现,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素材作文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素材作文篇1
只翻开第一页,便知字里行间都写了些什么。——题记
有这样一种称谓叫做记忆,有这样一种群体名字叫做旧书。我绝非什么收藏家,也绝非集邮那般的爱好者。
我只是纯粹的喜欢书,因此离不开书。喜欢书,自有那满架的书橱可以例证。喜欢书,喜欢在字里行间品味,捉摸。喜欢书,也自然喜欢买书,可不管有多少书,在书橱最不起眼的一角,始终都放着几本并不起眼的旧书。
书已经很老了,纸张也已经开始有些微微发黄,连封皮上的出版日期也已有些斑驳,只是知道,这里面“年龄”最小的一本也决计不会比我年轻。可那的确不是我的书,我又未尝去过旧书摊淘宝,或许,那里今后会成为我一个顶重要的去处。
那些书,都是上一辈的人留给我的,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灵寄托。我的书,就在那几本书的旁边,比那些稍稍年轻了十几年韶光,它们是我长大后自己买的。我的旧书,总是翻旧的。
当我终于翻开旧书,看着那相识的话语,望见那点缀于其间的笔画,也给我以性灵的迷醉。有些章节我也注解的密密麻麻,让我也顿时豪气一生,直欲与文章比一比,看谁的字更多一些。正是一个人,启开书。只细望那些写下的字,回首当年的时刻,许久不见,仍带有那几分犀利;再细细品味当初写下的话语,有的似乎我已不大同意,略显幼稚,不成熟,那是如今成长的标志。我拿起笔来,不时地勾画涂抹着什么。
有时它们也会给我以启示,当初的某些观点,我或已忘记,今日又重拾,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好不痛快。重读旧书,特别是一本好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记忆的回归,毋宁说是对于情感的再一次冲击,这种情感的冲击一般是第一次读最为强烈,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新的感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绝非空穴来风。手握一本旧书,就好像抓住一个幸福。而今,这个幸福感还在不断的扩大:在墙角书橱里,翻旧的书还在不断的加入,溢满整个空间,直至“流”了出来。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你有什么财富?”我有旧书,满屋。
高中素材作文篇2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高中素材作文篇3
我乘坐着时空穿梭机,穿越时间隧道,来到了两百年后的地球村。一开舱门,浓郁的大城市气息向我扑来。街上所有的车辆都“飞”过来,又“飞”过去,闪着银白的光芒,隐约还能看见蓝的颜色。店的招牌也让我眼花缭乱,不如到野外放松一下眼睛,我想。
不知是什么读懂了我的心思,我一下到了一个草翠花香的地方。我揉揉眼睛,舒适地躺了下来。不久,一阵“嘚儿~咔嗒咔嗒……”的声音打断了我,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我往声音的源头那儿走了几步,啊!
一个凶神恶煞的人往一棵树上贴了一张金贴片,刚才的声音响起,树就被劈成了两半,颤抖着扑在地面。树上的裂纹,让人那么撕心裂肺,那么痛苦,却不能做点儿什么。那人却若无其事地拿起一个红色的圆球扔在树上,树就“乖乖跟他走了”,没发出一点儿声音。那树,静静走了,再见不到朋友了。
树桩旁仍余留了一些木屑,小鸟哀鸣,松鼠抗议,乘着树桩上落单的动物和它们可怜、无助、怨恨、悲哀的眼神,相信铁石心肠也会软下心来。又拥上一群人,拿来x激光器,朝它们一扫,它们身上不知哪儿流出黄色脓水,变成了没有灵魂的动物。看着他们远去的脚印,所有2018年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狼心狗肺。我忍不住了,冲上去,眼中闪着红光大吼:“不可以!没人会做这样没心没肺的事!你、你们……”话音未落,一阵强大的冲击波把我冲到十米外,刚才贴贴片的人转过身来,我从没看得如此清晰,那是一个面无表情且面色惨白的脸……
他平静地说:“小朋友,你不该管这些。我们也是为了生计啊。不砍树,老板便不给我们钱。没有钱,就没有饭吃。”
这时,“护林员”走了过来,却并没有阻止他们,说道“我来了。”
那砍树人问:“你想要什么?”我有些困惑,他们在干什么?
“我希望所有森林都被保护!”护林员紧缩眉头,走得更近了。
那砍树人转头告诉我:“你听好,我和他有约定,他可以要任何东西,但要以生命为代价。”说着,拿起一个针筒,把里面绿色液体对着护林员射去,他狰狞地笑了,面孔扭曲得可怕。
后面,一个声音响起:“王旖旎,你不会想看这个画面。”在面前出现了机舱门,“砰”的一下!
那时空穿梭机因为高智能,会思考,问道:“你觉得护林员有必要这样做吗?还有,砍树人有真实的灵魂、思想吗?”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沉思。
高中素材作文篇4
我们就像是人生轨道上的列车,不期而遇,停留了一会儿又匆匆离别。回首相望,__不能忘怀的就是你——我的同桌。同桌两年,就在那一瞬间分别了。离别时,猛然觉得,相聚的时光是那么短暂。柔和的春风里,我们曾经携手在同一片蓝天下尽情嬉戏打闹;而在这潇潇凉风中,又要依依不舍地挥手相别。
别离的泪水飘零我们的衣襟,也润湿了我们空空的心底,但你还是握着我的手,笑一笑说:“让友情永驻心中,天涯若比邻。来日方长,日后再聚!”多少个风霜雪月,你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翩然于我的梦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也许我不该叹息什么。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我们还拥有无数个明天呀,期待着明天的重逢,期待着欢聚一堂,畅所欲言,欢歌笑语,让心灵获得舒展和满足。
日复一日,让这种美好的期待丰富我们的人生。是的,我们的友谊之花,会因思念而盛开得绚丽多彩。曾记否,你把仅有的一颗糖非要塞给我吃,我不吃,你就猛得把包开的糖块儿硬是塞进我嘴里,而后“咯咯咯”笑着跑开;曾记否,我因成绩的猛然“下跌”而黯然神伤,你就顽皮地一揪我的耳朵,说:“你想把‘成功’占为己有怎么可能?失败一次会使你更加清醒!”结果逗得我开怀一笑。曾记否,那一次我受了委屈就伏在你肩头哭,你呢,慷慨地陪着我泪落纷纷,哭过了,你长舒一口气:“哇,哭过的感觉真好!云开雾散,阳光灿烂。”又惹得我喜笑颜开。
曾记否,那一次上课我开小差儿,给你画了一张“速描”,面目有点儿惨不忍睹,上书“傻丫头__”,结果被老师发现了,你就帮我求情:“老师,都怪我模样太引人注目,太对不住观众。您就原谅她这一次,好吗?我保证以后……”诱得老师一脸的灿烂,我总算逃过一劫。还记得我们同唱的《同一首歌》吗?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寻一丝慰藉,让离别之情沉淀为更深厚的友情,永驻心中,抚慰心灵。拥有友情的人生,真好!
高中素材作文篇5
中国的圣贤先哲大都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彻,不能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韦编三绝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时,商业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我们确实失去了什么,也许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浅阅读”同样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我们也许根本就无法空出时间来一次真正的阅读,更不用说研习经典了。但反思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我们不一定快乐,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难道生活本身就这样吗?
古代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截然不同。古人专心做学问,对于贫困饥饿当真能安之若素。孔子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而今人则更多追求商业利益,一切以钱为主,这就引发一系列的商业炒作以及学术丑闻,争论与批评过后,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它三国的没落与衰亡,它们的衰亡归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没落。相反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却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样得益于那民主自由的先进文化。当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载的传承后,能否在当代发扬光大,确实还有悬念。
环顾我们周围的读物,十之八_九便是杂志,很少有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一本名著。其实知识本身就需一个长期的理解与领悟后方可掌握,而钻研名著正是这样的过程,虽然艰涩难懂,但细细咀嚼后却别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经典名著不应该是图书馆书架上的陈列品,我们只是恭敬虔诚地仰望,它们应该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海无涯,学习本身就无法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有学问,你才会越有气质。
文化快餐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一种体验,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遗落的厚重,沉潜宁静,到知识的海洋中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会看到真正的崛起与复兴。
高中素材作文篇6
1.发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己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2.果断
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个鸟巢被风从树上吹掉在地,从里面滚出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
当他托着鸟巢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于是,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口,急忙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终于破例答应了。
小男孩兴奋地跑到门口,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他看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舔着嘴巴。小男孩为此伤心了很久。但从此他也记住了一个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决不可优柔寡断。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
高中素材作文篇7
“墙角枝梅,凌寒一个人。我从远处知道这不是雪,因为有暗香。”咏梅的一首又一首诗萦绕在我的耳边。冬天到了,雪要来了,梅现在在。
像李子,像李子的清香。
"散成泥,碾成灰,只剩下香。"到目前为止,梅子的香味既不是清爽的莲香,也不是醉后的牡丹香。它的香味就像一缕丝绸,静静地、轻柔地、缓慢地扩散开来,混合着零度以下的水蒸气。没有刺鼻,只是隐约可见。引诱你冻红的鼻尖,挑逗你的嗅觉。似乎连蜜蜂和蝴蝶都无法享受这淡淡的香味。
"剑锋来自磨砺,梅花香来自苦寒。"谢谢你寒冷的冬天,寒冷的雪花,也谢谢你坚定的梅子,让芬芳伴随我干净的冬天。
喜欢梅,喜欢梅纯粹的服装。
"乔不求春,只求春。"薛梅、韩梅、蜡梅、春梅、红梅。无论是雪白色、红色还是蜡黄色,漂亮的粉末,李子都是纯净的。看著名艺术家的冬梅照片。精细的修饰,淡淡的粉饰,不再描述,刻画。它随心所欲地成长,追随心灵的脚步。
散落的梅花和白雪一点也不突兀。相反,它们是和谐的,相互对立的。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黑暗中的美”它无法与娇艳的牡丹相比,也无法与墨色的迎春花相比。一点光是好的,那才是真正的心。
如梅,如梅圣心。
"当山花盛开时,她在灌木丛中微笑。"梅冷漠的固执吸引了我。梅不屈的性格鼓舞了我。不怕寒冷,忠诚不屈,默默无闻,小心谨慎,随心所欲。梅的心是圣洁的,就像冰山脚下的雪莲不同于她。雪莲的珍贵是我无法追求的。当然,梅没有追求珍贵的欲望。雪莲的圣洁堪比李子。似乎每个人都稍微好一点。
梅轩在这冰雪中长大。她和我一样喜欢这个冬天。爱这纯净的雪,爱这白雪皑皑的世界,爱这不同于任何季节,只属于冬天的魅力。
经常这样想,可能会寂寞吗?梅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伴随着雪花,它并不孤独,虽然是“凌寒孤单”,但也带不走什么。“分散成泥,研磨成粉”是这样的。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即使是冷漠和傲慢,或者是被寒冷的冬天逼着,他们也会冷漠地对待彼此。总是能够跟随内心的脚步走自己的路。没有地方去关心树枝是否被隔离或者香味是否被冻结。
高中素材作文篇8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证生命。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①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
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5.作文题目:话题作文一统天下。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
6.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文章,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章。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
7.教学效果:效果堪忧,能力不高。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④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
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并非是写作能力高。
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
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
4.它还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写作兴趣小组”,等等。
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
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等一类文章。
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谢中学作文教学。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日记”、“生活和意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
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作文指导,省去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
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经验”或“感觉”去决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的传统方法论,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等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式。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素材作文范文5篇
★ 孝的素材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