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内心感受的合理表达,才能在写心得的时候有更正确的想法,提前整理好相关的事件过程有助于我们写好心得体会,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篇1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大家初次看到时会觉得沟通怎么会和“暴力”扯上关系呢?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我的闺蜜、大学老师隆重推荐给我的。她告诉我能从本书中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秘籍。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而且高考在即,他此时的心理状态,包括和父母的沟通问题以及我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我希望能从自身改变,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让生活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所以我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本书的作者和创始人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marshallrosenberg)。他早年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充满暴力的生活环境促使他去了解是什么让人们互相伤害,以及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矛盾的和平解决。这个愿望引起他对临床心理学的兴趣。1961年,他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卡尔·罗杰斯。1963年,他创立了非暴力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交流方式,目前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层面和各种环境中,帮助预防和解决学校、家庭、商业、医院、监狱等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20__年,卢森堡博士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书中说到的暴力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狭义的概念,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出于对生命的爱而希望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改变,从而有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
本书提到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有爱、表达、感受、倾听、感激等关键词代表了作者对非暴力沟通的精髓,通过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和指责的模式,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的处事方式,让我们的内心逐渐变得平和,积极的行动,重获生活的热情。
通过看这本书,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日常,“不得不”的生活模式拉开了我和家人的距离,不擅长的表达令我的工作黯然失色。我希望自己能真正的吸收书中的精髓,改变自己与家人、同事和朋友间的沟通方式,真正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享受和谐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氛围,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处处充满激情,充分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篇2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篇3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非暴力沟通只能做到浅尝辄止。虽然只是随机选读了一部分章节,也不乏有所收获。
我耐性不好,在倾听这一方面表现差强人意,所以我选读的这部分就是关于倾听的。我赞同书上很多观点,也能理解,我们在倾听别人时,需要认真并放下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对他人表现出的一份尊重和真诚,不然,我们将辜负了他人对我们倾诉的信任。
用心倾听他人的苦痛不容易,如果我们内心不够强大,则受到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对此,我不禁想到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看来做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素养,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宽容的心灵。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舒服。这句话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容易忽视和做的不恰当的一种行为。
我想,大多数倾诉的人都会经历过这种感受吧,虽然得到了朋友的关怀,但是却感觉不到满足感,好像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挺苦闷的;对于倾听者来说,发觉自己的关怀没有起到作用,也会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吧。在看到一些建议性的例句,我发现,那些话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更像是在影视上听到的台词,由此可见,我们是不善表达的。
书中不仅阐述理论知识,更是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例这些举例具有代表性又切实,便于人们的理论理解,也能与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在这些举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则是一对关系紧张的夫妻之间对话,妻子指责丈夫不好好听她讲话,丈夫不以为然。
他们两个人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重点不同,以至于交流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双方失望关系紧张。通过作者在中调解,双方都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需要,两人都得到了理解和接纳,关系自然也得到了好转。文章中说这段是对他人反馈,我想到在管理学上学到的信息传递的反馈,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无法顾及他人的感觉和需要,自然也不能给予倾诉者想要的东西,这时,为了不让双方都感觉不舒服,我们需要及时告诉他们我们也处于痛苦中。虽然不至于让他人反过来安慰自己,但自己一定要重视起来自己的感觉,自我调节,自我排解。
我们继续读下去这本书,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篇4
首先,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在前面的书评里面看到有人说中文的翻译很牵强,由于本人没有看过英文原版,对这点不好做任何评价。假若在看的过程中有觉得语言不是那么流畅的地方,鉴于看本书注重的是其实用性,也就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了。
说话我家里,就是我和我的父母的家里,其本质就是一个阶级社会,一个专制社会。长这么大对家庭的唯一感觉就是想逃离,之前一定要我具体地分析我还真是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受不了家里。我的父母的沟通方式就是完全的暴力沟通:在我的小时候那是身体的暴力,也就是直接地用武力等强制力来使得他们对我的所有请求都得以实现。在我渐渐长大了以后,我所做的事情也越来越符合他们的价值观。或者说,在我渐渐长大了以后,我慢慢地学会了这个世界上的一些通用的价值观,即明白了这个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如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女生,一个好朋友,一个好的女朋友……然后我会表现出我应该表现的样子。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家里都相安无事,基本上我和我家里人的关系很和谐也很和睦。再后来,我做了一些不符合他们的想法的选择,然后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又出现了,在阶级社会里面,有矛盾就有压制,有压制就有强制和暴力。这个时候的所有暴力,就转变成了隐蔽的暴力,从他们跟我的谈话上面,从他们的命令上面,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上面等等,来让我觉得难受,给我压力从而强迫我做出让他们满意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从那个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应该成为的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在外求学和工作的过程中,我做了太多我不应该做的事情,同时我从其中确确实实体会到了乐趣;与此同时,我还是会认为我做的这些事情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所以我都会瞒着。也就是说,我察觉到了我不可能做什么都去满足这个社会的规范,并且开始去做那些确确实实能够满足我的需求的事情,可是在思想和认识上并没有改变。
根据书中的说法,这个时候的我,对人会很冷漠。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考研的那大半年的时间,我一个人住,我谁都不联系,连电话也不怎么接的。那个时候我很沮丧,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不能够做一个符合这个社会的要求的,符合父母的要求的,走出去能够闪闪发光的人,让父母觉得很骄傲的人。很有自暴自弃的想法,于是乎每天都在自己租的房子里面睡觉。
当然考研是没有考上的,那就找工作好了。找到了一个在浙江的偏远的小山村的工作,所有的人都说不好但是我还是去了那里。只要是能够离开就好,反正我什么都没有,还有什么可怕的,又还有什么更糟糕的呢,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毕业的时候虽然也舍不得也还是开开心心就去了。去了那里吧,也确实是蛮开心的。
然而这不够,逃避没有解决问题。
只要没有彻底懂得我为什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把椅子,我就会继续遇到麻烦,因为我以及我的人生都会继续致力于满足这个社会以及和我有关系的人的要求和想法,就像一张椅子一样认为自己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功能和义务,那么不管我实际上怎样想怎样认为,我的人生的意义就是为完成某些功能或者某些义务。这样我就永远也不会去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想法,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我的人生需要怎样的满足;我也永远都不知道也不会爱自己,事实上我也不可能去爱别的什么人,或者这个世界了。
如果继续当椅子的话,那我这辈子都只有继续郁闷的份了。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篇5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争端。此书共13章,190余页,书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烂漫的画作。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总体来说用三个词来形容:有趣、温暖、实用。有趣是因为书中不仅文字排版有趣,还兼插有图画,给人感觉新潮,所以在边读边品之中不失风趣;温暖是因为书中有的文字段落给人温馨有力量的感觉,让人读完不尽心中有暖流流动,这种暖流如涓涓细流持续且平滑;实用是因为书中不仅有沟通技巧的介绍,还有案例练习的讲解,在你了解沟通技巧后,有案例练习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这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写作方法让我确实感觉到买和读这本书是不吃亏的,而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上本人所叙述的可以认为是该书的好处,其实该书也是存在缺点的:
一是该书缺乏理论的深度,没有明确直接阐述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只是通过侧面介绍该沟通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及如何使用与理解该种沟通方式,例如书中分章节的介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包括列举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篇6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篇7
20__年3月份,我读了一本书,是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非暴力沟通》,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译者是阮胤华,读后有一定收获。
我还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时,读到张飞被杀的故事,感到非常惋惜。因为急于给死去的结义哥哥关羽报仇,张飞命令部下赶造白旗白甲,必须在三天之内完成,负责此项工作的将官范疆、张达据实禀报:白旗白甲不是三天之内就能够完成的,希望能够宽限日期。结果被脾气暴躁的张飞绑在树上,扒光商议,用辫子鞭打后背50下,打得满口出血。打完之后,张飞还说,必须在三天之内完成,否则,就杀了你们两个人。
结果范疆、张达一合计,认为三天之内无论如何完不成任务,肯定要被张飞杀掉,与其被杀,不如杀他,两个人合谋杀死了醉酒的张飞,投奔东吴而去。可怜大喝一声河水倒流、英勇无敌的张飞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反而被自己人给干掉了。起因就是沟通有问题,张飞脾气太暴躁,让部下觉得生命受到了威胁,最后自己把性命搭了进去。
所以,沟通非常关键,甚至关系到自己生命安全,我们每个人能不重视吗?而且,沟通不能以暴力相威胁,或者语言里含有暴力成分。用《非暴力沟通》封面上的推销广告语来说,就是“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关键是如何沟通,如何实现非暴力沟通?这是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
作者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模式。这种模式看似简单,实则我们很多人都败在这几个环节的不完备上。比如说,上面的例子中,张飞可以说:“我观察到你们三天内制造白旗白甲有难度,感到很痛心,我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赶往前敌杀死敌人,所以请你们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保证军队进攻敌人时的装备就绪。”
而且,张飞不以暴力相威胁,等范疆张达等人提出困难之后,不是一味责打鞭笞,而是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让范疆张达两个人度过难关,我想,范、张二将官不会受到责骂鞭笞,也不会感觉到生命受到威胁,就会踏踏实实地履行职责,不会想着可能被张飞杀掉,心里就踏实了,也就不会谋划杀掉张飞了。你看,因为沟通方式不同,可能沟通的效果不同,就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不同。沟通重要,我们每个人能够不慎重对待吗?
再比如,有的家长可能看到孩子在做作业时效率不高,这时,有的家长会说“别磨蹭,赶紧做完,还需要干别的事呢。”孩子听了以后,觉得有一定压力,就会在自己作业上下功夫。如果受过非暴力沟通训练的家长会说:“我看到你今天的作业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我觉得老师布置作业是有目的的,所以你没有完成作业让我感到不安,你能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干别的?”这种模式就是按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模式,就会省掉了种种命令、抱怨、批评的成分在里面,就有可能让管理对象心悦诚服,愉快地接受任务。
说服人的技巧,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需要我们好好琢磨,认真实践,才可以取得效果。反过来,如果每个人的沟通都是非暴力沟通,这个世界可能再也不会发生战争了。
沟通学,在国外是显学,我们国家虽然注意了,但是,还有不小差距,需要继续努力。虽然,我们国家历史上因为沟通改变历史面目的实例太多了,但是,我们研究的广度、深度是需要继续提升的。沟通问题解决了,我们十三亿人口团结一致,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沟通学,是一个大题目,我自己需要认真学习,读者们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一起学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