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一定要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在写观后感时,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表达出自身的感想,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1
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荣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忠于党、忠于人民”精神。天安门前,94岁老兵李安甫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无声告白。在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前夕,94岁高龄的李安甫走进天安门,用手摸一摸城墙,看一看楼里风景,讲一讲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当他走
进天安门的那一刻,他的心里该有多么辛酸,又有多么欣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不断地看着他的战友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那时他心里的苦楚,应该无人体会。可是,他又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几十年的改变,见证了中国如今的辉煌,他又是多么的欣慰。“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记住老兵李安甫对党绝对忠诚的这种精神。我们应当像向日葵一样一直以“太阳”为中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做到绝对的忠诚。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战斗英雄”张富清,他隐藏功名60多年,他经历过残酷的解放战争,在那种枪林弹雨的日子里获得过多次奖励。他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毅然不忘党的初心,在贫困山区奉献他的一生。对于张富清同志来说,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为新中国成立做过贡献的人,他退役后有许多选择,可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待在贫困地区,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将质朴节俭、知足常乐作为他坚守的人生信条。张富清将一生都奉献给党、国家及人民,他获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时代楷模”称号,还获得总书记对他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强调,呼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张富清同志学习。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我们应当向“战斗英雄”张富清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员干部只有专心致志地工作,心态平和地享受生活,不为蝇头小利而蝇营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作出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北师大硕士毕业的研究生黄文秀,她毕业之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贫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劳心劳累,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6月16日晚,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别她病重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她毅然前进,在她返回乡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发山洪,30岁的青春年华就此消逝。在危险来临之际,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群众,不听同事们的劝阻,拒绝病重父亲的挽留,前往受灾现场,不幸遇难。作
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不忘黄文秀同志为群众事业牺牲,向她学习。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勇于站在革命前线,遇到困难,不要退缩,敢于面对。面对困难问题,要及时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做中国共产党里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样,在寒冷的冬天,独自盛开,我们党员干部要敢于说出他人不敢说的话,敢于尝试他人不愿做的事,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2
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xx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3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医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只有一位医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兰老奶奶,她是一位妇科医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仍然去医治那些妇女,却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间盘突出的病人。曾经有多少婴儿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医生中一块不倒的铭碑,给所有人都竖起了榜样。
有这样的一位老爷爷,他已经快90岁了,他的每次汇款虽然都是用几十来计数的,但这些钱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饭菜中节省下来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里捡来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为持生活,他的钱来之不易,是自己捡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塑料瓶,去卖掉后换取来的辛苦钱,他自己不用这些钱,却用这些钱去汇款给那些捡来报纸中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政府给他的补贴费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够了,再去汇款。他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他就是饱经风霜的刘盛兰老爷爷。他的汇款是给所有中国人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他们虽然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但他们的贡献是谁都可以替代的,他们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4
有一种炽热的情感不需要用语言传递就能感染,这就是感动。
感动!观看完感动中国,让我明白这些美妙的真谛,让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泪珠。这些无私尽职的精神,无一不感动着我。有这样一群朴实的人民,没有华丽的背景,甘愿为人奉献。相比生气,许娟于奖励库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的教师卢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的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却因公殉职的廖俊波。有灭火救援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花季的成长杨科璋。还有家在哪,国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国家的卓嘎和央宗。
在这一位位令人感动,甚至有些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平凡人物中的杨科璋尤为让我感动。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消防人员。在20xx年5月30日1:13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为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紧抱住孩子,本来杨科删掉六一个1.8米的电梯,只要将手臂张开,在网上扒一扒,就可获救。可是杨科璋并没有这样做,他依旧保持抱着孩子不但没有松开,反而抱的更紧儿,也因此,杨科璋献出了自己27岁的生命。
“有速度的激情,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贵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热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谱写的杨科璋的班长时对于我来说,杨科璋虽不如世界顶尖的伟人,但却以自己平凡的职业守护了几百条鲜活的生命,他亦是平凡的,但亦是伟大的。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从容。仿徨的时候,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奉献的时候,他们让我明白了感动的真谛。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5
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6
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我爱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我爱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勇敢;我更爱祖国那生生不息、辉煌雄壮的民族魂!我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热爱我的祖国,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骄傲。
说起“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爱国英雄。屈原的千古绝唱;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狼牙山五壮士的大义凛然;放牛娃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成就了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精神。读着他们的故事,常常会让我肃然起敬,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前几天看了一个故事,使我对爱国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故事的题目是《最稚嫩,最纯洁的爱国心》,患白血病的8岁女孩儿小欣月,在她生命的后期,当医生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但是因为她的家住在遥远的新疆,如果满足她的要求,医生怕她经受不住旅途的劳累,于是一个由100多名志愿者和医生组织的集体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小欣月亲临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当看到小欣月无力的举起她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们全都流下了热泪。谁能说这不是最神圣的爱国之情?那100多名志愿者难道仅仅是善良地完成小欣月的一个心愿吗?难道这不是他们的爱国之情的最真实的表现吗?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爱国并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其实,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每次升旗仪式,我们端端正正地站,恭恭敬敬地行礼,这就是爱国;我们现在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这是爱国;我们爱护家园,保护环境,这是爱国;我们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也是爱国。也许有人会诧异:“这些简单的行为是爱国吗?”是的!从这些简单的、身边的事做起,我们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义无返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现在就应该脚踏实地的从身边平凡的小事做起,不断陶冶爱国之心,增强爱国之智,将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7
雨帘中,一名高大的交警叔叔正站在马路中央,任雨水打落在身上,一次又一次响起尖锐的哨声,但在暴风骤雨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悦耳,这里面包含了交警无私奉献、敬业的爱岗精神。
他,终日站在马路中央的指挥台上,用手比划着各种交通手势,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交警叔叔就如一尊雕像,多大的天气变化,多恶劣的环境,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坚毅的心。交警叔叔终日倾听着“交通交响曲”,把对家人的爱搁浅着。整天在马路上工作也是很危险的,令人总是为交警叔叔捏一把汗,疾驰的汽车往往是贴着他的身子“飞”过去,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马路好比是舞台,而交警叔叔就像乐队的灵魂———指挥,如果乐队少了指挥,各种乐器也就会杂乱无章,各自弾各自的,就成了“噪音奏鸣曲”,而马路也正如这样,如果少了交警,各种交通工具也会不遵守交通规则,无拘无束地在马路上行驶,碰撞事故将会是家常便饭,人们对这类事情将会习以为常。
有一次我在等红绿灯时,后面一辆电动车的车主不小心将车头歪了一下,正好将前面那辆电动车后面的一块塑料挡板碰坏了,掉在了地上,发出很大的响声,前面的车主循声转过头来,过了几秒钟后,当意识到是自己的车碰坏了的时候,脸上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不顾在大庭广众之下就破口大骂,而后面的车主也不甘示弱,伶牙俐齿地驳回了她的话,两个人就这样针尖对麦芒,谁劝了都没有用,当交警叔叔闻讯赶来时,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心灵手巧的他先三下五除二拧好了螺丝,替前面的车主修好了车,刚刚破口大骂的妇女见了,满脸羞愧,一声不吭地走了,而后面的车主拉住交警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一场纠纷就这样在交警叔叔的调解下结束了。
当我再一次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在蒙蒙细雨中指挥交通时,眼眶湿润了……
感动中国2023颁奖盛典观后感篇8
巾帼何须让须眉
中华大地,万物生辉;万古精神,流淌于每个中国人民的血液之中,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每一种精神,每一种人格,每一种信仰,他们都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烙印在我们心底,镌刻在中华精神的史册之上。
?感动中国》是我们精神文化传承的桥梁,是一代一代人产生精神相通共鸣的纽带。今年的《感动中国》令我大为感动,大为震撼。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共鸣感最强的莫过于我们的巾帼英雄我们的女前辈们。
一展英风振世界。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30多年以来,中国女排是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女排精神更是一种跨越时代,亘古流传的拼搏精神。今年,中国女排再次以出色的成绩,顽强拼搏的精神荣登《感动中国》的颁奖台。在这个辉煌有力的中国女排名字下,可否深知?这是女排姑娘用一次次不为人知的血泪,一次次顽强不息的奋斗,一次次失败与困难的磨砺铸成的!她们也有低谷,但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她们也有失败,但从未一蹶不振,而是奋勇向前;她们也有苦痛,但从未轻言放弃,她们是一个顽强不屈的团体,更是爱国的巾帼英雄。
两袖清风看中华。像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丢失的珍宝,第一次再踏进中华土地,你感叹道。伍淑清在今年香港叛乱中,看清现实,承受着被乱港分子打击报复的压力,毅然前往日内瓦,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让香港民众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祖国。她手携清风,爱中华,她是海外的巾帼赤子;她敢于担当,爱香港,她是刚烈的巾帼女郎。
三顾人民不忘本。黄文秀高校毕业后毅然选择归乡扶贫,尽管家庭经济压力巨大,她仍乐观面对。在她归乡一年多以来,她以自己所能帮助8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她用一个女子的柔弱之力书写了生前最美的华章。她不求功名利禄,看淡荣华富贵,她的这种精神也正是当今时代的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所缺失的。她是巾帼女孩,是脱贫路上的巾帼女将。
今天无论是致力保护敦煌、坚守文化传承的樊锦诗,还是澳门濠江中学传递民族薪火的杜岚校长,她们都是中华精神文化的发扬者。昨天,无论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捧起大唐锦绣江山的武昭仪,还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她们都是中华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今天和昨天,巾帼女将们展现出了不让须眉的担当,巾帼女将们把中华精神文化一代代相传,她们,挺起了国家脊梁,扛起了时代责任,肩负起了民族使命!明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姑娘们,更要做好中华精神文化的继承者,在我们身上也要体现巾帼何须让须眉的女将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是黄文秀姐姐日记中的一句话。的确,我们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未来长路漫漫,但请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看我中华女儿,巾帼亦不让须眉!
: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