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风格,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6年级上册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6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讨论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寻找秋天,你找到了什么?
(估计:树叶、果实熟了、天气变化等)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秋天。
齐读第5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4.标一标本课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分句朗读:
第一句:(1)指导生把这个长句子读正确。
(2)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自己正确的再读这句话。
(3)范读
生注意师是怎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的。
(4)生自己体会读。
过渡: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文中的小朋友怎么说的?快读一读2——4句。
(1)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指导如何讨论(1)每个人都发表意见。
(2)组长注意听。
(3)组员倾听,发表不同意见。
(4)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评读:熟练、感情、语气)
讨论:小文、小方、小力说秋天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各指的是什么?
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第5句:
(1)最后一句结束的是什么号?(问号)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自己读读,师指导读,指名读。)
(3)自由发言: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2.诵读品味
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指导:按句背、连起来背
(1)生独自试背
(2)检查背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多彩的颜色。愿你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美丽的秋天。
6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词串,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词串,展开想象,感受词串的意境美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诗歌,引出课题
1. 小朋友,还记得《家》这首诗歌吗?我们一起背背吧!
2.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家”又大又美!爸爸妈妈带你去过哪些地方?
3.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跟着《识字6》到祖国的东西南北走一走,看一看,一起领略祖国不同地区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词串,认识位置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词语。
2. 指名朗读词串,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
3.在朗读中我们知道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塞北”、“江南”、 “海岛”、“高原”,知道这些地方在祖国地图的哪个位置吗?(出示地图,相机贴词语)
4. 请大家再读读词串,一边读书一边看图,你能给每幅图找到相应的那行词串吗?找到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三、品读词串,理解感悟
1. 骏马 秋风 塞北
⑴塞北草原的秋天会怎样?(播放秋风声、马嘶声)咦,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⑵秋风吹过茫茫的大草原,塞北大草原一片浑黄,一群群骏马迎着秋风飞奔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你能把塞北的风光读出来吗?
⑶学生练读。
2. 杏花 春雨 江南
⑴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
⑵春雨使江南的大地慢慢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就像我们学过的识字,背背看!
⑶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细细的春雨飘洒着,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江南风景美如画,我们一起来赞一赞秀美的江南吧!
3. 椰树 骄阳 海岛
⑴春天的脚步匆匆而去,我们一起去骄阳似火的海岛看看吧!共同感受海岛独特的夏季风情!
⑵什么是骄阳?在炎热的海岛上有一种树却长得异常地繁茂,它就是“椰树”(出示椰树图片),椰树长得啥样?
⑶迷人的海岛吸引了许多游人,站在海岛上,阵阵海风迎面吹来,听着哗哗的浪花声,品尝着鲜美的椰果,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谁来读一读,用你动听的声音把我们带到那美丽的椰树王国!
4. 牦牛 冰雪 高原
⑴最后让我们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高原去见识见识吧!认识它们吗?(出示牦牛图片)它们怎么能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生活呢?你们了解牦牛吗?
⑵你能用朗读把画面描绘出来吗?试试看!
5. 品读韵文
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风光,读读看,喜欢哪儿就把那组词语多读几遍。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能把这个地方的美表现出来?
四、指导描红
1. 认读本课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词串,搜集有关“塞北、江南、海岛、高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词串,运用词语
指名读词串。自由读一读,想一想,韵文的字里行间有什么规律?
⑴学生自主交流。
⑵老师小结:我们在朗读全文的`时候可以把词串当成一首诗,一边读词,一边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我们的祖国不仅处处美,而且处处是宝呢!横着读,词串就是一首优美的诗!瞧!词串还押韵呢,江南的南、高原的原,韵脚是“án”。
小组赛读词串。
4. 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欣赏了各地的美景,那些美丽的地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些外国的小朋友来我们中国做客,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最想把哪儿介绍给他们?为什么?
⑴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用上课文里的词语选一个地方给大家介绍介绍,可以运用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能用上一些诗句就更棒了!(相机推荐:《敕勒川》、《忆江南》等古诗)
⑵和你的小伙伴说说看!你能行!
5.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走遍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
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
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
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
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
我们喜欢江南,也喜欢海岛;喜欢塞北,也喜欢高原。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美,我们的祖国真是幅员辽阔,风情各异啊!来,看着地图,背背词串,把祖国装在我们的心中!
二、指导写字
1.小朋友把词串读得真美!相信你的字一定写得更美!
2.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大家可以这样试试看:
先整体感知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再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在心中记住这个字的模样。
小朋友,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关键笔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岛”: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你先教什么呢?这个字是山字旁。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请拿出习字册临写吧!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
2.写话:运用文中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6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6年级上册教案篇4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中的课文,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学习本组课文,有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是略读课文,但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索溪峪的风景区是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体会索溪峪风光的自然的、没有人工雕琢的美,并用朗读的方法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媒体运用】
?索溪峪的“野”》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回忆旧知,谈话导入
谈话:本学期我们曾跟随作家陈淼的笔触神游了桂林山水,回忆一下桂林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游赏一下索溪峪风景区的绮丽风光。
2、课件出示:索溪峪风景录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新词
1、师引:这一次初读课文,你准备做点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方法,漫游索溪峪。
3、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扫清旅游途中的生字词障碍了。课件出示:
4、师引:读了本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三、指导学习“山是野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觉得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体味这样写好在哪里。
2、全班交流。
四、由扶到放,自主学习后三段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建议》
请各小组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说说你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2、集体交流讨论。
3、师总结:听到了同学们这么多个性“野”的诠释,我由衷地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你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吗?请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回归整体学习表达。
1、设疑:作者是怎么把景物写得如此丰姿神韵、荡气回肠的?
2、课件出示:
3、请你也模仿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吧。
六、课外活动建议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向家长创造性地介绍神秘迷人的索溪峪风光;
3、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浏览索溪峪的更多信息。
【板书设计】
山野姿态各异
水野蜿蜒变幻
19、索溪峪的“野”天然美
动物野自由自在
人野返朴归真
6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舟、门”。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认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亮”、“小船”、“小小的船”。
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图)
2.问:图上出现了什么?(星星、蓝天)
3.深蓝色的天空有星星在闪烁,多美呀!你还希望有什么?(月亮)
4.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圆的、半圆的……)
5.老师也喜欢弯弯的月儿(出示“弯月”)
6.问: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香蕉、小船)看,老师手上有一个弯弯的月儿,还有一只小小的船。(演示)他们的样子怎么样?(很像,一样)我们就可以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7.问:这儿为什么是小小的船,而不是小的船呢?老师这儿有一只小的船,和小小的船相比谁更小更可爱?谁愿读出小小的船的可爱?(指名读)
二、新授
a、第一句
请把书打开到76页,“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课文的哪一句?(第一句)范读,指名读,跟读。
b、第二句
1.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介绍)
2.范读
3.小组互读,男女生赛读。
c、第三句
1.这么美的夜空,有这样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
2.让我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配乐朗诵:现在,正是夜晚,深蓝色的天空有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而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啊!让我们张开双臂飞呀飞,飞向蓝天,坐在这只小小的船上。)
你看见了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出示第三句
3.分小组互相讨论,你觉得怎样读才好听?请小组读,你的心情怎么样?用高兴的语气来读,齐读。
d、指导背诵
1.请小老师领读
2.教师引读
3.小组互读、齐读
4.指名背
5.谁愿意给这首儿歌配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6.大家一起来表演一遍吧。
三、歌唱全文
大家的表演精彩极了,小姑娘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也高兴地唱起了歌,听得时候请小朋友为黑板上的☆、、、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四、发散思维
小姑娘坐在小小的船上,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如果我们坐在月亮这只小小的船上,还会看见什么?
(出示练习二)指名回答。
6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该怎样列算式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48÷2=
解决48÷2=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方法:40÷2=20 8÷2=4 20+4=24
3、尝试写竖式。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列竖式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不能让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决定把48个桃子重新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呢?该怎样列式?
6、鼓励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想,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7、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8、总结归纳计算方法。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从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写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48÷4 69÷3 86÷2的竖式。
五、教师总结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扬。
6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正确地摘抄。
2.学习描写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成语,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4.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5.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积累描写人的成语。
3.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
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2.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过渡语: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还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摘抄到笔记本上。
1.学生自由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正音,交流自己喜欢的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书上的句子。
4.抄写词语、句子。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词语。
1.自由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用来描写人的,有的形容人的动作,有的形容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4.还能说说类似的成语吗?(如:怒目圆睁、弓腰驼背、心急如焚等)
5.选取一个成语演一演或用成语说一句话。
(分组合作,先是组内互相表演,然后在全班内表演,再指人点评)
(二)读句子。
1.按要求试着自由朗读书上的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交流,互相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全班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句子,除了要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之外,还要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表示停顿)
示例: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教师提出建议。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请你来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吧!
2.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兴趣小组的名字。
3.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兴趣小组的名字,全班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给兴趣小组取名字,注意名字要新颖、响亮,能体现出这个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特点,要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够记住。如:
天籁合唱团小天鹅乐队快乐读书吧
兰亭书法小组蓓蕾语文社圆梦足球队……
4.自愿组建兴趣小组,推荐组长,商议如何开展活动。
(四)课后活动。
第2课时
学习“日积月累”。
1.观察左边的图片: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2.指导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读,强调某些字音的正确读法。
(3)老师示范读,要读出节奏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再指名读,要读出真情实感。
3.体会诗意和诗境。
(1)同桌交流:从这首古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诗歌描绘的画面及大意。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并背诵。
6年级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品读本文优美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槐乡。
2、指名读。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槐(左边木,右边鬼)。描红“槐”。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见过槐树吗?(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槐乡五月——补充课题,齐读,一起认识槐花,感受槐乡的魅力好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都读好了?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
(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学问)
1、第一块:指名读第一块。(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醒他的吗?)
正音:披散多音字小辫儿儿化音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生说)预设:(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指名说。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
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吗?
出示“玉雕”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肩”
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不管是山头还是洼地,山坡还是山岗,到处都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想看吗?
2、第二块: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懂吗?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咱们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挎“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部分写的什么?
3、第三块:指名读,正音。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1)你闻到香味了吗?哪些词带着香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个词,说说你的感觉?
(2)有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时走在槐乡,不管在哪儿都能闻到阵阵香味。如果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花呢,我们就可以说——花海,图书馆的书很多——书海,有很多树——不是树海,是林海。还有什么海?(竹海、人海)
4、现在让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谁有信心来挑战?指名读
5、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一小节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你觉得有哪些词可以送给槐花?(指名说)板书:槐花美香
(二)预设第二自然段
1、过渡: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样子,美在它的香味。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你走进槐乡,一定会被香气熏醉而不想回家。不过,别担心,你一定不会饿肚子没饭吃的,因为槐乡的孩子特别好客,不信,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读第二小节。你有什么要对他说。正音。
3、槐乡的特产可多啦。你找到了什么?有槐花干、槐花蜜、还有槐花饭!
你最喜欢吃什么?(槐花饭)出示句子。
4、几种吃法?两名学生分读。
5、这一句里的生字可真多!你觉得哪个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记住它们呢?
(1)咸:还有什么味儿?酸甜苦辣
(2)蒜、芝:都带着一顶小草帽呢。字谜记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指导书写蒜)
(3)炒、拌:都是烹调方式,“拌”是常用的,因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见过谁拌过什么?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还有想吃槐花饭的吗?指名读。
(5)香吗?当然啦,用香喷喷的槐花来做饭,怎么会不香呢?槐乡的孩子这么热情,怎么会不香呢?
(6)让我们一起尝一尝。引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槐童好客
(三)预设第三自然段
1、槐乡的花美、饭香,看连孩子们也吸引来了。(看图)他们都跑到我们的文中去了,找到了吗?
2、指名读。正音。
3、我们也来做一次槐乡娃,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好不好?女同学加入姑娘们的队伍;小小子们,你们想有这口福吗?那就挺起腰板别掉队!老师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4、像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吗?(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5、在这小节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说。)板书:快乐
(四)再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看板书)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赏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乡孩子的快乐。
2、槐乡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课文里的许多语句让我们读了还想读,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如果他读得一个字也不错,你就给他画上一颗五角星好吗?
(五)第四自然段
1、课文读到这儿(出示)五月的槐乡,( ),你最想说——
2、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再读。
四、指导其他生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花美香
槐童好客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