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教案的制定一定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日历的用途,学会看日历。学习“年”、“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等字词。
2、让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及其排列的顺序。
3、让幼儿知道1个星期有7天以及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汉字卡片若干张、活动指导:
1、教师以猜谜引入:“一个本子墙上挂,1年365天全装下。它那上面都有啥?红字黑字还有画。”
2、出示一本挂历,教师提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日历有什么用?
3、向幼儿介绍日历。
(1)、1年有12个月及月份的排列顺序。
(2)、1个月有30天或31天(2月只有28天或29天)
(3)认识某一天是星期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3
认识左右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素物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了解“左右”的相对性。
3.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物质材料准备:小彩旗一面;及时贴小红花、小玩具若干;布娃娃每组一个。
话动过程
1.利用儿歌,引出学习内容。
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前前前,后后后;上上上,下下下;左左左,右右右:咕噜咕噜咕喑咕噜,嘿嘿嘿!
2玩游戏“找左右好朋友”,复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
请幼儿用左手指挠挠右手心,再用右手指挠挠左手心。
教师提问: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和左右手一样,也是一对好朋友?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身上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身上有很多地方有左右之分。如左肩、右肩、左眼、右眼、左脚、右脚、左耳朵、右耳朵??
3.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背对幼儿,带领幼儿吩别举起左手或右手,并在各自的右手臂上贴上及时贴小红花做标记。
转身与幼儿面对面,请幼儿仔细观察,看看教师的右手和自己右手的方位:是不是在同边?
反复转身并高举右手,请幼儿观察左右的变化。
师幼共同小结:当我背对大家时,彼此左、右方位在同一边;当我们面对面时彼此左、右方位是相反的。
4.玩游戏“转身再看”,体验左右关系的相对性:
介绍游戏玩法及要求:请全体幼儿面朝一个方向站立,教师把小、彩旗插在幼儿一侧(左边或右边),引导幼儿说出小旗是在左边或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向后转”,听到指令后,幼儿集体转身,教师再引导幼儿观察,小旗与自己的左右位置关系。
带领幼儿游戏,及时指导幼儿区别左右。
师幼共同小结:)当我们向后转身后,物体与我们的左右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左右位置关系交换了。
5.在操作体验活动中,帮助幼儿加深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摆一摆:每组摆放一个布娃娃,请幼儿按数师要求摆放玩具,如摆在娃娃的左边或右边等
找一找:请幼儿两两结对,按教师要求指出朋友相应的身体部位,如指出朋友的左耳朵或摸右手等。
6.请幼儿说一说,教室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3、5以内的减法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纸,看看春姑娘都带来是什么颜色的纸?那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三、比较"春"字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1、师:今天春姑娘一共给你们几张纸?现在还剩下几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可以用哪种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用减法?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的乐趣及感受毛毛虫的智慧。
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轻重记录卡、铅笔、橡皮擦;动物排序图片。
2.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跷板是平的、翘高翘低表示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借绘本故事,引入谁先吃桃子问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一共有几位?
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这个桃子长得怎么样?
师: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了?
二、幼儿自由分组探讨、操作动物朋友比什么及展示比试结果。
师:动物朋友们决定玩一个“比一比身体特征”游戏,谁排第一,谁就先吃这个桃子。小朋友们,你觉得他们会比什么,最后谁先吃桃子好了?
师:现在我们分三组,和你的伙伴们商量并操作他们比什么,怎么比,结果如何?
师:现在请每组展示探讨、操作结果。
三、利用ppt,有感情讲述绘本故事并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师:那体重该怎么称?有什么好办法?动物朋友决定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2.交流记录方法,幼儿自由记录动物轻重。
3.引导幼儿检查记录表进行动物体重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师:毛毛虫不愿意了,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论谁的个子最小,谁的嘴巴最小,谁的尾巴最短,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都是我!说着,毛毛虫高兴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师:毛毛虫大喊: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分享桃子吧。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总结
这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总结过程,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3.孩子们活动兴趣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法,并复习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法运算。
2、能根据指定的算式,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3、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操作用书,保护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3、操作材料(看算式画图)
活动过程
一、轮船开来了。
1、出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请幼儿先说出图意,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这件事。
2、启发幼儿思考:2+3=5这道算式,除了表示轮船开来了这件事,还能表示什么事?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讲述多种能用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励个别幼儿将自己想出的内容画下来。师幼共同讲述、检查幼儿绘画内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打开观察幼儿用书,观察图片的变化,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写答案。
(1)看数序排列填空,并写出标记图。
(2)看算是画图。引导幼儿读一读算式,然后在下面三个方框中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评价活动
1、教师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中,看某道算式所画的图片内容,师生共同检查。
引导幼儿了解:有许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们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样的一道题表示。
2、表扬操作活动专心、书面整洁的幼儿,鼓励幼儿按户自己的幼儿用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这次活动中利用了动物造型的软体组合玩具,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致;自制了有立体感的蝈蝈教具及头饰,更形象具体地体现活动的内容-装蝈蝈。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不由自主,为了达到最佳的活动目的,我又赋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觉的情景,让幼儿为了照顾小玩具而适当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后的游戏又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动起来。最后安排了区角活动,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活动准备:蝈蝈教具及头饰各10个笼子图片5张软体组合玩具若干活动黑板2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出示单个玩具介绍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围一圈,背靠背……*教师出示成品造型,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发放玩具,教师表现:呀,小玩具在路上睡着了,而且是几个小动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着的,那我们先不叫醒它们,老师轻轻地发给每组小朋友一筐,你们也轻轻地拿,每人拿2组小玩具,再轻轻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开,让他们再睡一会吧。
*引导幼儿:数一数:你有几组玩具?每组有几个?两组玩具一样多吗?向幼儿介绍2组玩具的数量一样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请幼儿将玩具轻轻地拆开,把小玩具叫醒,再数一数你一共有多少?每个小朋友一样多吗?这样分公平吗?这样分分得平均吗?
* 小结: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样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样多。
3.尝试平均分分玩具:*引导幼儿将手中的玩具分成2组,看一看每组几个?每组一样多吗?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说说是怎麽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
*请幼儿用一个一个地分的方法,将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组,看一看每组几个?一样多吗?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请小朋友将他们平均分成2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让它们睡一会吧,装蝈蝈:* 引出:
现在我们活动室真安静,小玩具一会就会睡着的,这让老师想起来,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觉的时候特别吵,总是有东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一群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出示蝈蝈:原来它们的蝈蝈笼子坏了,没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们带来了,*进行活动-装蝈蝈:
出示笼子:老师还准备了5个笼子,让它们平均住到 5个笼子里面,幼儿说说该怎么分呢?
请幼儿黑板上示范装蝈蝈。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蝈蝈?平均分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几只?
4.巩固平均分小蝈蝈在笼子里可舒服了,你想变成小蝈蝈,体验到笼子里玩的感觉吗?
引出游戏-装蝈蝈介绍规则:10个幼儿戴头饰扮演蝈蝈,呼啦圈代替笼子, 幼儿和老师倒数10个数。10个"蝈蝈"同时装到5 个笼子里。要求每个笼子里的蝈蝈一样多。
组织幼儿做游戏,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游戏结束,发放玩具作为鼓励5. 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带好玩具一起去做区角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