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对相关书籍产生好奇心,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发现自己在阅读中的成长和变化,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家的故事及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家的故事及读后感篇1
我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要想学好一门科学,就应该像华罗庚爷爷那样,具有热爱科学,不怕困难,勤奋学习,不求名利,一心为国的精神。
华罗庚爷爷192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华罗庚爷爷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当即表扬了他。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爷爷上完初中一年级,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而不得不失学。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表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还聘任他为助教。
几年以后,华罗庚爷爷被保送的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意读博士,只求做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最终他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英国两年内,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位”华氏定理“。
华罗庚爷爷1950年依然放弃美国的优越环境,满腔热忱地回到祖国,回到清华园,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他不仅培养出一大批数学人才,还为数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改进,至今仍是最佳记录。在代数方面,更有其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发明了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被译俄、匈、日、德、英文出版,称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他出版的《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在中国多领域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得重大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同样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也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共发表了152篇重要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没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爷爷走了一条自学成才,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的数学华罗庚爷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我一定要向华罗庚爷爷学习,以他为榜样,将来长大了也要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数学家的故事及读后感篇2
近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所发生的故事了。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所以,他平时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的与命运抗争。增发过誓言,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来代替我这不健全的腿!”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与毅力,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一生硕实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着作《对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着的经典。华罗庚因为有了这种对生活的坚持不懈以及充满希望的精神,所以,他在逆境中登上数学的最高峰。
是啊,学数学少不了的是那种顽强的精神。我一定会向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学习决不放弃的毅力!
数学家的故事及读后感篇3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10年,《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
数学家的故事及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
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习本的钱都缺乏,只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
在我们这时代,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个孩子,零花钱比较多,这些钱我们不是去打电子游戏,就是去买好吃的。平时,也很浪费,一张纸不是写几个字就扔了,就是折纸飞机玩,一点也不知道节省。
在学习上,现在很多同学都不认真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也是这样,做题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了。
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徐老先生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从今以后,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学习精神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数学家的故事及读后感篇5
放假这几天学校要求我们读数学家小故事。我看了许多篇小故事,其中有两篇小故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它们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了10米。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长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
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家的故事及读后感篇6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数学家是苏步青。因为他有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他有着热切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过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题目。他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他把他对祖国的爱恋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事例,但是我想,数学家苏步青的伟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师杨老师一席话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杨老师曾对苏步青全班同学说过:":“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所以我想,苏步青的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师更令人记忆深刻。我会像苏步青学习。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个又一个的算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牛的故事作文6篇